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19日,盘踞我国东北长达14年的日本关东军也集体放下武器。10月,我军东北军区后勤部在沈阳成立军事工业部,开始着手接收日伪留下的军工企业。沈阳作为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早在奉系军阀张作霖主政期间就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并于1928年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东北军工曾是全国之最

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沈阳兵工厂除了能够生产各类枪弹、炮弹、步枪、机枪外,还能批量生产轻重机枪和各类日式火炮,口径从37毫米平射炮到150毫米榴弹炮,不一而足。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沈阳,将这里作为“以战养战”的重要基地,投入巨资对沈阳兵工厂进行扩建,建立枪、炮、枪弹、机工、火药等6个制造所,机器设备逾万部,职员1200多人,工人3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兵工厂

抗战胜利后遭严重破坏

到抗战胜利后,沈阳兵工厂早已今非昔比。此前由于美军不时发动空袭,日寇将兵工厂人员设备向宁安、铁岭等地疏散,使得沈阳城内的工人仅剩千余人;苏军占领沈阳后,又以“缴获”为名大肆掠夺破坏,将兵工厂机器搬走2400多台,并将许多不能搬走的设备就地炸毁。到我军正式接收的时候,沈阳兵工厂已仅剩700余工人,厂区满目疮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最后在淮海战场被俘

刚刚恢复又被迫放弃

但负责接收的军工部毫不气馁,积极恢复生产,短短20天内,工人就从700余人猛增至3000多人,也修复和搜集了一批机器。但短短1个月后,国民党东北保安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重兵北上,眼看就要兵临沈阳城下,我军只得紧急撤离沈阳,临走时将刚刚接收的工厂设备和人员几乎全部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逐步恢复的军工生产

14个兵工厂在北满相继建立

虽然在沈阳城内的设备人员损失殆尽,但我军在其他区域还是获得了一些家当,靠着这些设备,军工部在不断转移中坚持生产,到1946年7月以生产了30万发子弹和12万颗手榴弹。8月份开始,东北局势趋于稳定,军工部在珲春、兴山、鸡西、佳木斯和哈尔滨等地先后建立了14个兵工厂,到了10月份,军工生产已经开始实现集约化专业化,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甚至开始大规模生产60毫米迫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