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路 虹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日前宣布,关闭共和银行,这是美国今年倒闭的第一家FDIC承保银行。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马天娇认为,随着共和银行倒闭,美国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可能进一步恶化。

共和银行倒闭对美国银行体系造成的冲击有限。共和银行是美国银行体系中的小型银行,主要在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州运营,资产规模和存款规模分别约60亿美元和40亿美元(截至2024年1月)。2023年年初,共和银行称由于成本上升及盈利下滑,决定裁员并退出抵押贷款业务;7月,该行表示面临存款流失压力;8月,该行未能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年度报告,被纳斯达克摘牌,1.25亿美元的资本补充计划也随之破灭。共和银行倒闭后,FDIC迅速与宾夕法尼亚州富尔顿银行达成协议,后者接手共和银行几乎所有存款和资产,整体来说储户所受影响有限。

近几年,美国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频发,未来仍可能进一步恶化。2023年,美国共有五家银行宣布破产倒闭,分别是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心脏地带三州银行、萨克城公民银行,共持有资产规模5487亿美元,远高于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倒闭银行的资产规模。2024年以来,纽约社区银行股价暴跌,引起中小银行股价剧烈波动,叠加共和银行倒闭,美国中小银行风险值得警惕。

一是商业地产困境带来信用风险挑战。自美联储开启此轮加息,美国商业地产行业的基本面日益恶化,据商业地产信息公司Trepp的数据,写字楼贷款拖欠率已从2021年的2.5%上升至2024年年初的6.3%。中小银行是美国商业地产商的主要融资方,商业地产贷款占中小银行资产比重高达44%,商业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势必严重冲击中小银行体系。

二是存量证券资产的估值损失带来利率风险。截至2023年年末,美国银行业持有的可供出售证券(AFS)浮亏达3096亿美元、持有到期资产(HTM)浮亏达2935亿美元。在高利率环境下,这些“未实现损失”可能因局部事件爆发而被迫遭遇兑现,浮亏变成实亏,引发流动性危机和市场恐慌。

三是流动性风险成为隐忧。2023年,美国中小银行存款搬家压力增大,存款规模同比收缩6.3%,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向信心危机转化,若中小银行自身经营情况持续下滑,风险因素得不到缓释,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引发点状风险事件,甚至引发中小银行倒闭潮。

金融业专家提示,中国银行业应及时研究并吸取美国中小银行风险暴露的教训,完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一是持续关注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演化及影响。美国中小银行的点状风险事件可能连网成片,甚至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恐慌,中国银行业应持续关注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演化,前瞻性分析其发展路径及影响,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外溢。二是提升中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梳理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充分运用压力测试等手段检视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前瞻性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和政策支持,完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机制,增强中小银行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