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太原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科学组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课堂观摩活动。此次活动是由周文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8课《日晷》。

在课堂上,周文让学生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学生通过用手电筒光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来模拟太阳照射物体,随着学生手中“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学生记录下相关数据,并结合学生提前记录好的一天中阳光下小棒影子的变化,然后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而且早晨影子较长,然后逐渐变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直至日落影子消失。初步感知日晷原理。

随后,周文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日晷,体会古人创造计时工具的智慧。并通过边演示边介绍日晷的工作原理:“阳光”下,晷针影子投于晷盘,影子随着太阳在空中的移动而移动,古人根据晷针的影子落在晷盘上的刻度确定当时的时间。课上,学生动手制作日晷模型并到操场上用它尝试测量时间,加深了对日晷原理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晷这一古代智慧结晶,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培养科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古代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责编 张敏 助编 赵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