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后悔,立陶宛是不是醒悟的有点晚?

3年前,立陶宛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执意与台当局互设代表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直接导致中国与立陶宛关系急转直下,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两国经贸关系也跌至冰点,立陶宛的商品几乎失去全部中国大陆市场,多类产品被中国海关拒之门外,对华出口几乎为零。

期间立陶宛还多次放话,要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拉上欧盟向中国施压。台当局也抓住这个机会,向立陶宛许下海口,可以购买立陶宛产品,向立陶宛投资,还可以协助其研发芯片,来表达对所谓的“台立友谊”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几年过去,立陶宛向台湾出售的产品不但没有增长,相反是在下滑,投资也不及预期,芯片研发更是无稽之谈。而另一边,两岸统一的步伐越来越快,美欧也在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立陶宛的所作所为似乎都成了笑话。

面对这些变化,立陶宛似乎想通了。据台媒报道,日前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受访时表示,虽然立陶宛欢迎台当局设立这样一个贸易性质的“代表处”,但为了使对华关系回稳,他认为“台湾代表处”应该改名,应依据国际标准使用“台北”,并表示这项调整可以传达立陶宛希望“与中国大陆关系正常化”的信号。

瑙塞达这番言论,和他前阵子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先前他叫嚣中国是“威胁”,立陶宛外长蓝斯柏吉斯本周还呼吁与外国建立联盟,共同对抗中国的“经济胁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不是瑙塞达第一次提出类似主张。早在2022年1月他就公开承认,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在立陶宛设“代表处”是个错误决定。他还说自己对这个命名并不知情,已要求该国官员更正名称,并称该“代表处”的中文名称是中立冲突的关键因素。如今瑙塞达旧事重提,很可能是近三年来中立关系紧张,立陶宛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12日立陶宛将进行新一轮总统大选,7日开始提前投票。据了解,立陶宛为半总统制,总统的各项职权中以外交权为最大。总统大选采取绝对多数制,若第一轮没有人得票率过半,两周后将举行第二轮决选。此次大选共有8人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争取连任的瑙塞达已经感觉到对华关系,尤其是对华经贸关系衰退影响到了选情,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一表态来争取经济选民。毕竟因中立关系紧张,大量立陶宛企业的经营遭受重创,若中立关系改善,这些企业也能影响立陶宛民众,让其对瑙塞达更有好感。不过瑙塞达还补了一句,若真要更名亦“会征求台当局的意见”。

只是瑙塞达的重心似乎放错了,台驻立机构的名称是“台湾”还是“台北”,并非中方关注要点。此前中国外交部就明确指出,中立之间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中立之间的问题,是立方背信弃义,损害中国利益导致的问题,不是中方向立陶宛施加压力的问题。

换句话说,立陶宛修改机构名称与否并不重要,如果立陶宛真心想要缓和中立紧张关系,就应该拿出诚意,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与台当局断绝任何官方层面的联系。玩弄文字游戏,不可能蒙混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瑙塞达发表这番言论之际,中国最高领导人正出访欧洲,将到访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其中法国是常规的维系感情的行程,而塞尔维亚,中塞领导人可能共同主持南联盟时期“炸馆事件”的纪念馆的开幕仪式。这是重申中塞两国历史情谊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对塞尔维亚表示支持的一种方式。

匈牙利很可能是中方领导人此行最重要的一部分。地处中东欧内陆的匈牙利原本是个农业国家,但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接纳了中国投入的大量资金和新产业的布局下,匈牙利如今已经成功转型为新工业大国,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塞匈铁路通车以后,下一步这条铁路很可能将延伸向希腊的比雷埃夫港。如此一来,“一带一路”在欧洲的节点就打通了,而匈牙利就是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