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才有三力,人有三观”。
“才”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而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是因为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无论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还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
“四书”中《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话,讲的是大学的目的是育人,是人的道德,是人的善。
中国文化中的做人是非宗教的,这是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 梁启超1914年到清华演讲,题目是“君子”,对应的英文是gentlemen。梁启超以“君子”寄语清华学子,强调的是做人:清华学子,首先要做君子,之后才是做才子。
在演讲中,他引用了《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明的是做君子的条件。他还引用王阳明的话:“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说明“做人”比“做事”更难。正是由于此篇演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成为了清华的校训。
所以,对于教书和育人的选择题,古往今来都有着共同的答案,那就是,明德比成才更重要。
胜者教育张益铭老师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思考了成长关键,并在“胜者163教育模型”基础上借助西点军校的二十二条军规,归纳了青少年成长的二十二条准则。这二十二条准则是梳理孩子成长缺失后,提出的一套自我完善标准。
在《成长有道》一书中张益铭分析了各种常见的青少年成长误区,并通过真实案例描述帮助各位家长、同学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发现,以此明确成长的关键问题,帮助孩子更好的成人成才。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为何说比起“育才”,“育人”才是根本呢?
在经济学中,人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劳动力,其中包括“才”的贡献。二是作为消费者,是经济活动的目的。所以在经济学中,人不仅是工具,也是目的。
在康德看来,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工具。康德的哲学使得“人是目的”这一价值更加清晰和凸显。无论如何,只要人是目的,不仅是工具,教育的目的中,“育人”就比“育才”更根本。
二、坐听弦诵声,细嗅杏林香——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因此,教育孩子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就成为了父母的人生必修课。
《什么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有何意义?——我所亲历的人文教育》中有言:“教育如何体现“育人”?在我看来,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所以,关于人的教育,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批评一些精英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批评的不是一般的利己主义者,而是那些学过很多知识、善于利用制度的缺陷和传统的弊端,同时又没有人格底线的利己主义者。
以人文为基础的人格是做人的准则。人格养成是人的教育的基础,正直诚实是对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对人格的起码要求就是人格底线。说话有底线,就是说话讲真话;做事有底线,就是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就是做人有良知。人格的底线就是文明人的底线。
人生既有对人生发展的梦想,更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用以经常提醒自己和检讨自己的格言。
胜者教育认为:“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相对而言,我们更缺乏对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的教育。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身教胜于言传,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胜者教育《和谐之道》课程全新升级!让您了解夫妻相处的奥秘,掌握孩子教育核心的方法,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
结语:时序轮转,丹心永固——人文的力量,胜者教育《和谐之道》课程寄语
人文是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言的。
龙应台女士这样解读人文:文学使你看见原来看不见的东西,可以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宫的可能;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文学让你看见,哲学让你定位,历史让你连接,这些都是人文的价值。
胜者教育《和谐之道》课程帮助家长认识到培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和谐”的人文价值,让家长不再“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构建胜者海陆空全线发展系统,多维度赋能家长与孩子,用母爱的心态帮学员做好成长规划,做好学员的港湾,以父爱的状态做好学员的靠山,以热爱的姿态为每个学员的前行杨帆,为胜者少年全线发展护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