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杭州是美食荒漠,美食上不了热搜!

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五一最后一天送杭州上热搜的,是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有位女子在杭州旅游时,花了30元一只买的叫花鸡,却让她大跌眼镜——鸡呢?鸡去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叫花鸡里只有土没有鸡,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土鸡”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新菜式呢!

事件回顾

女子兴高采烈地在杭州的热门旅游地河坊街买下三只叫花鸡,当场加热品尝了一只,表示满意后,便将另外两只打包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回家后打开一看,哪里还有什么鸡肉香,只剩下两坨泥巴!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不过,你还别说,这可能是史上最贵的泥巴了,30元一份,还买一送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一发布,网友们就炸开了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调侃道:“这商家也太有创意了,卖泥巴都能卖出鸡肉的价格,不服不行!”这种是毒鸡汤吧?主打一个看开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可能三只鸡付不起房租挤的是一个单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没有夫妻也没肺片,驴肉火烧里没有驴肉,螺狮粉里没有螺狮都能理解,叫花鸡里没有鸡也很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心疼这位博主啊,花了60块钱两包土,背了100多公里。看IP好在是在湖州,距离杭州比较近,要是在新疆西藏什么的,千里迢迢带回两包土,就更气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笑的事情。旅客出游,消费者花钱买的是鸡,可不是泥巴,这是妥妥的消费陷阱。

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买东西时可得睁大眼睛,别被华丽的包装给蒙蔽了。还有给那些想要投机取巧的商家敲响了警钟: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别想着用“土”来代替“鸡”这种小把戏来糊弄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评论区里许多网友纷纷吐槽自己的购物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已经迅速介入调查,对涉事商家进行了取证。效率还是杠杠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逗的是,现场抽查时候,第一个拿到的就是纯石头,第二个才有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该商家已经关门大吉。“叫花鸡”牌匾已经拆除了,只剩下了“臭豆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家回应

商家的回应让人啼笑皆非——“临时工搞错了,卖的是模型”。这个理由怎么这么耳熟啊,难道临时工还能把真鸡变成了泥巴?

流水的错误,铁打的临时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好的别吵了,小编主要想了解一下,模型贵还是鸡贵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店家,用的就是这位网友的配方吗?字都没换,涉嫌抄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哈,小编去查了一下,“叫花鸡”居然是一道江浙的传统名菜,又被称作黄泥煨鸡,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期,江苏常熟的虞山地区有个叫化子,偶然创制了这道菜,后来这种泥烤技法传入菜馆、酒楼,经过厨师的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叫花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用荷叶包裹,再用黄泥封好,放入火中煨烤,等泥巴烤干后敲开,鸡肉的香味便会扑鼻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叫花鸡作为一道江浙的传统名菜,本应是旅行的一大亮点。但这次的事件,显然是给这次的杭州旅游蒙上了一层阴影。

虽然这样的奇葩事件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倒也不必因此就对杭州失去信心。杭州作为互联网之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还是有很多地方可圈可点的。

但是五一期间,确实是对一个城市旅行最好的试金石,可以把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揪出来加以纠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这次的风波能给河坊街乃至整个杭州的美食行业带来一次洗礼,也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加大力度,严惩这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让我们的美食之旅更加安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