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后出现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为肢体周围感觉及运动神经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临床界提出了多种学说,如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和免疫损伤因素等,其中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诊疗中心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血管结构改变,同时伴有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由此导致微循环障碍。当微循环障碍发生时,机体神经灌注显著下降,氧气含量降低,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素等神经营养物质减少,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再生受损,甚至纤维萎缩脱落,致使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同时,我们研究证实,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进展中,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血流改变先于神经功能与结构改变,由此直接影响神经组织灌流量,降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继而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因此,改善微循环,对于早期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糖尿病临床中,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主要包括扩张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促纤溶药等等,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诊疗中心,多采用以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在改善微循环、延缓或阻止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进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认为,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产生与患者久病体虚、气血亏损、经络瘀阻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无力推动或气滞不行,导致血滞成瘀、津凝为痰,阻滞于心络,发为微循环障碍。我院在《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基础处方上,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随症加减用药,通过益气生津、化瘀通络、降脂降糖等治则,稳定血糖、血脂,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加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优化微循环,改善肢体疼痛、麻木、针刺感、蚁走感、灼热感等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症状。

总之,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病理机制,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开展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微循环障碍治疗的安全性、个体化用药提供更加充足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