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说起来伟人毛泽东那就不得不提他为新中国建立而做出的伟大贡献,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他的一生中为中华人民崛起做出了超凡的贡献,与此同时波澜曲折的革命生涯也让他创造出了很多充满力量和超高精神境界的诗词。

1935年10月,即长征胜利结束这个月,为何成为伟人创作诗词最多的一个月,长征期间伟人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故?这些诗词都表达了当时伟人怎样的意境?而为何要盛赞彭德怀呢?

长征路上伟人的诗词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起来我们伟人毛泽东创作灵感最多的时间,那就是红军长征结束,顺利抵达陕北这段时间。

从1934年的10月面度国民党的疯狂围剿,此时的红军迫不得已选择了一条最为艰苦最为前途未知的道路,那就是长征!

漫长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中国红军经历了多次惊险连环的生死劫难,但是中国红军凭借着红色的信仰和艰苦耐劳的毅力,成功突破国民党的围剿圈,在陕北顺利会师,此时的红军各路人马已经集结完毕,此时的中国红军已经势不可挡,坚定地无产阶级革命人士已经准备完毕,开始显露出他们历经磨砺后的锋芒。

众所周知,一名伟大的诗人如何能够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词呢?那无非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苦难生涯才会拥有创作出那些经典佳作。

例如,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在面对金人侵略时的杀敌抗金的决心而写下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还有辛弃疾面对国家兴亡而壮志难酬的心情下写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

而我们的伟人毛泽东也是如此,他一生中的诗词创作并没有如同那些文人骚客那么多,但是每一篇都带有着莫名的精神力量,比如《忆秦娥 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诗词是中国红军对战国民党的围剿时前后两次在娄山关进行交战,第一次的交战让遵义会议顺利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大的转折点,也成功的终止严重左倾的政治倾向,让中国红军找到了一正确的道路。

第二次娄山关的战斗是应征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完全正确,在毛泽东通知的领导下从国民党的围剿圈中成功突破,打赢了红军长征的第一战。

随后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十六字令三首》、《七律 长征》、《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这些都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时期写下的诗词,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诗词创作数量的巅峰期,尤其是在红军结束长征,顺利进行了三军会师时,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月连续创作了多首诗词,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的写下诗词最多的一个月。

那么这些诗词背后都有哪些意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人诗词背后的艰辛革命路

在中国红军结束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长征后,这两万五千里的征途磨炼了我军的意志和信仰,也让我国红军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看到了新希望。

在陕北顺利会师前后这段时间,毛泽东同志连续写下了四首诗词来抒发自己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律 长征》这是1935年10月,中国红军成功突破国民党敌军的包围圈,来到了岷山地区,此时翻越岷山,意味着的长征之路即将结束,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此时全军上下都充满着即将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喜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词中表述了我国红军不畏艰险,顽强抵抗国民党的清剿,“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是在回忆长征路上的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艰辛历程。

穿过岷山之后,就是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此时已经是长征最后一段路,全军上下都充满了喜悦之情。

《念奴娇 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此时的日本已经把手伸到了我国华北地区,这是日本人从东北继续南下侵略我国领土的开始,而此时的国民党却只顾忙着叫嚣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丝毫不顾及此时在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被侵略者们迫害的同胞!

这首诗词是在翻越岷山时产生的灵感也是面对当时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压迫的谴责,尤其是最后一段表述的是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希望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望。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此时的长征红军已经走过了艰险的岷山,到了宁夏境内,此时却遇到了国民党的骑兵军队包围,此时如何能够破局成为了关键。

红军选择了防守最为薄弱的青石嘴进行突围,成功打赢此次战役,并且通过此次战役,还让我国的骑兵侦察连就此建立,实在是多亏了当时的国民党骑兵贡献的战马!

面对如此情状,毛泽东同志也免不了抒发一下心中的雄心壮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也预示着战争主动权已经易主,打倒蒋家王朝是迟早的事情。

还有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长征即将结束途中为何单独大赞彭德怀同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人笔下的彭德怀

彭德怀作为我国开国元勋,为我国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长征的最后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盛赞彭德怀同志的诗词?

这就不得不提1935年10月,当时的彭德怀已经带领部分红军来到了陕北,此时彭德怀同志和毛泽东同志在商讨下一步成功会师后的未来计划,此时却收到了一个意外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面对红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长征之路,已经开始进入了疯狂状态,为了阻止红军在陕北顺利进行三军会师,蒋介石勾结宁夏军阀和东北军白凤翔部的骑兵一同围剿红军。

面对如此兵强马壮的敌军,这些敌军骑兵一旦跟随红军进入了陕北的苏区,那么将对陕北的苏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此时如何能够把这些敌军歼灭,消灭国民党反对派在西北地区的嚣张气焰?彭德怀同志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一个重大的任务。

宁夏军阀马家军可以说是在此地盘踞依旧,势力壮大兵强马壮,再加上东北军的骑兵,此时的战斗难度极大。

彭德怀同志在仔细研究了军事地形和对方的骑兵战斗特点之后,想到了一个奇妙绝伦的对敌阵型。

彭德怀同志利用了吴起镇特殊地形,在四周设置了监视兵和埋伏士兵,并在正面战斗的主力部队直面敌军,引诱敌人发起进攻,利用对方的轻敌心理,成功发起埋伏作战突击。

这种战争打发让宁夏军阀马家军受到了重创,马鸿宾带领的第35师骑兵团冲入彭德怀同志设置的埋伏圈内后,面对的是狂风暴雨般的机枪扫射,同时红军投掷的手榴弹在敌军骑兵团的地面上炸出了巨大的声响。

面对如此情况,战马虽说受过战争的洗礼和严格的训练,依然也会有受惊的情况,并且骑兵在马上,一旦战马被扫射,此时从战马上摔落下来的敌军轻则受伤,严重的直接被战马踩踏致死。

战况瞬间逆转,宁夏的马家军此时已经溃败不堪,彭德怀并没有松懈,随后还有东北来的白凤翔部的骑兵。

彭德怀同志对于东北来的白凤翔部骑兵选择的就是刺猬式作战方法,这种作战方法就是收缩包围圈,如同刺猬面对攻击时团成刺球一般,面对冲上来的骑兵,此时的包围圈瞬间开始攻击,机枪扫射,手榴弹投掷接连不断,一声又一声的爆炸声,刺激着这些战马和面露绝望的士兵。

面对如此枪林弹雨的伏击,很快这些骑兵就支撑不住了,东北白凤翔部的两个骑兵团,虽然是铁骑铮铮的曾经叱咤战场的士兵,此时却被彭德怀同志高超的排兵布阵的能力和红军战士们不畏生死顽强抗敌的战斗意志所打败。

这场战斗中,红军收获颇丰,不仅收获了大量的军备武器,此时还有千匹战马被缴获,还有随着敌军出征的兽医和战马护理人员等,此时不仅打断了蒋介石的阻挠计划,为陕北成功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更是为我军增加了士气,挫败了一些西北地区的反对势力的嚣张气焰!

经过此次战斗后,毛泽东同志为了抒发自己对彭德怀同志的战斗能力的认可和赞赏,写下了这首《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实际上这首诗最后一句是被彭德怀同志修改过的,当他看到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时,却改成了“唯我英勇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同志没有任何居功自傲的心态,他并不觉得正常战斗都是因为自己的部署才能够胜利,他觉得这是全军上下一心,英勇无畏的战斗才是获得胜利的原因!

这也说明了彭德怀同志拥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无产主义阶级战士的精神。

结语: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巅峰时期是长征时期,其中长征路上最后阶段的那一个月,也是毛泽东同志连续创作脍炙人口的诗词高峰期。

毛泽东同志此时所作的诗词是中国红军在长征前后的波折惊险低谷期和峰回路转的高光时刻,从红军内部的严重左倾错误路线到历经千难万险重新走回正确道路,重新扩大红军的胜利。

漫漫长征路,磨练了一批又一批的坚定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长征路上经过的十几个省中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共产主义的红色火苗已经在全国各地燃烧起来,为我党后期解放全中国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