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打工人食物链最低端的预制菜,一直都被幽默的打工人调侃成“穷鬼的终极选择”,毕竟花上十几块就能填饱肚子的两荤一素套餐,省时省力。他们调侃道:“牛马都能享受新鲜的草料,而打工人只能吃着预制的饲料。”

不过,仔细一想,预制菜也不是那么好搞的。如果你的老板心不好,不给员工准备微波炉,那你可能连个热乎的预制菜都吃不上。考虑到一顿饭涉及到加热、人工、时间等多方面成本,打工人们正在以一种更玩世不恭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拼饭。

啥叫拼饭呢?这就有类似于干饭版的拼夕夕,原本要二三十块钱的外卖,一旦变成拼x饭,价格就会瞬间打折,从十位数变成个位数。比如原价三四十的炒面汉堡,拼x饭后就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的价格,有人开玩笑说:“第一次吃拼x饭,被价格震惊,还以为是皇上施舍的救灾粮。”

那些原价二三十块的饭,吃起来不爽你可以狠狠差评,但一旦变成几块钱的拼x饭,如果你还要挑它毛病,就会有人出来教育你,不要挑刺,“表面上说是帮忙,实际是怕你会坏了一锅羊马饭。”

价格便宜了,所以有人怀疑自己点的外卖到底是不是“正版饭”,“就像假名牌包一样,可能用真名牌的边角料制作,拼饭这么便宜,难道不会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不放心自己的味蕾,有人甚至用科学方法对拼饭和原价饭进行比较,发现“拼饭除了分量稍少一点,用的肉也比较散,或者多了些骨头。可能是大锅饭里的边角料。”

虽然知道自己拼的不是什么好饭,但大家也清楚,“拼饭的人,大多是在城市里奔波打拼的,或者家里有老有小,想着怎么省钱补贴家用。谁会为了享受生活去吃饭,所以吃起来不太挑剔,反而显得大度。”

将拼饭当成一种隐秘的生存技能,吃它的人,很少会在朋友圈炫耀,就连吃饭都能省下几块钱,而是“低调行事,甚至每次吃饭都会把小票撕掉,生怕被人看到,怕别人会觉得自己太抠门了。”

1.月入多少,才会吃拼饭

拼饭就像是外卖平台里的隐藏彩蛋,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轻松找到的。它的流程有点像你在误触小米SU7锁定配置时的繁琐,得跳来跳去三个页面才能找到拼饭按钮,然后再等个十几二十分钟,等待另一个吃穷饱饭的人出现,才能把饭菜送到你手上。

听说拼饭的方式,有人是因为每天搜索优惠券的时候,无意领到了一张拼饭券。在互联网上,它几乎没有活人在宣传,全是一堆机器人在发帖,就像一个隐藏在赛博世界里的巨大暗网,专门诱捕那些每天为吃喝奔波的打工人。

不少网友称,工作了就会发现,衣服穿给别人看,可以穿得便宜,但在职场上会被非议。房租和出行,市场都有硬控的价格,唯独吃饭最有弹性。你可以吃个位数的拼饭穷饱,也可以吃人均上千的米其林富养自己。

对于很多人来说,拼饭不只是一顿饭,更是生活难题的解药。

2.打工几年,才懂拼饭

拼饭就像是外卖里的隐藏秘密,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发现的。它不像那些伪装成现炒,卖你几十块一份的预制菜,拼饭把利害关系都摊在了明面上。

一开始听说拼饭的人,可能觉得和正常出的餐有所不同。有人看到外卖员的预警贴,提醒说拼饭可能是一锅饭里的边角料,甚至有些商家承认拼饭和正常出餐不一样,有的店还拿它当作刷单引流的手段。

但即便知道真相,许多人还是会经常拼饭。别说什么专家建议要营养均衡,这些都是些不切实际的说法。考虑到外卖动辄15或20元才起送的早餐,8元一份的拼饭比不吃好,至少能减少胆囊结石的几率。毕竟成年人世界的第一课就是没有均衡,只有取舍。即便工作稳定,也会时不时点几份拼饭。

在一些热门商圈,网红咖啡或餐厅偶尔也会推出拼饭版本的外卖,价格低廉吸引大量顾客。有人甚至通过比对不同区域的拼饭商家,划分出了城市的新行政区域,从富人咖啡区到穷人管饱的主食区。

经常拼饭的人调侃,“一个人开始经常拼饭,说明他的人生也在定型了”。拼饭不只是吃什么的问题,更是对未来的预备,把食物当作一种燃料来使用。

3.多少打工人,都在用拼饭抱团

为了更快地拼到一份饭,很多人会在微信群、贴吧或者微博超话里交流拼饭信息,这形成了一个专门为吃饭而存在的地下社交网络。在拼饭群里,大家彼此关心,如果有人遇到商家或骑手的不良对待,就会有其他拼饭人在线支招,帮忙解决问题。

有些人把拼饭当成了一种成本最低的社交方式,“平时要去人均一百多的餐厅,但在拼饭群里,一句‘谁要一起吃’,就能热络起来。”

许多人回顾自己在大城市的生活,最终发现:“离开时,带走的很可能不是车钥匙,更不是房门钥匙,甚至连买的家电也会处理掉,唯有那些没来得及退出、经常被屏蔽的拼饭群,才能证明你曾经在这里留下过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