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系浪浪。

最近杭州成都的限购全面放开了,一线也有进一步松绑的政策出炉,有朋友问我这波怎么看。

城市限购的本质,是在房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对购房人的额外要求。

比如社保年限、要求非单身、要有户口等等,都是要求买房人对城市有所贡献和吸引高质量人才的手段。

但是当房产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比如说供远远大于求,那么限购的存在不仅不能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还会导致当地的需求严重不足,进而房价持续下跌。

所以放开限购算是一个利好么,当然是算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放开了限购之后,会有多少需求,能不能把库存消化掉,这是核心。

但我们都知道,这两年房地产的根本问题不是没有房票,而是没有需求。

有需求的买不起,买得起的没需求。

而在房价的下行周期里,无论是不是刚需,都不会下场买房

这几年我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四年前说要买房、买首套房并且有购买力的朋友,一观望就观望到了今年

现在是啥情况呢?就是压根不想买了,觉得租房太划算了。

你看,以前是梦中情房买不起,现在是梦中情房打骨折都看不起。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重大的转变呢,因为随着房价的下跌,房产的社会属性就变味了。

以前在一线或省会城市买房,被奉为是奋斗者的圣杯。

为啥这个圣杯能这么吸引人呢,很多人不惜掏空六个钱包,借完所有贷款也要上车呢?

因为除了对于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之外,房产就是阶级象征,住什么房对应什么样的阶级,就算是不图投资属性,这房产它也得有消费属性嘛对吧。

什么是消费属性呢,起码这钱花了得有面子,能让众人艳羡。

而这两年的房价下跌,把买房人的面子都跌完了,无论在什么城市有房,只要你不是全款大豪宅它都不再迷人了,甚至变得有点像贬义词。

就像你混身奢侈品穿着,以前别人最多觉得你有钱,但不会觉得你是傻x,这个叫有消费属性。

但如果别人不仅不觉得你有钱,还觉得你是傻x,那还咋玩呢,奢侈品都卖不出去了。

现在有房也是一样,哪怕买了估值非常稳的盘,也要跟朋友耐心解释,我这个不一样,它是怎么怎么样的,是好东西,这也太掉价了。

而有房这件事,就从代表成功的标签,变成了代表怨种的标签。

买了房的,不敢告诉家人朋友,怕被质疑,更不敢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炫耀,怕被嘲笑。

这就很让人腻歪了,以前房产是只跟造富故事有关,而这两年,你会发现所有阶级滑落的故事,基本都跟房地产有关。

现在就连丈母娘都要求,要有房无贷,或者是无房无贷了。

但是有房有贷的坚决不能要,不能给孩子留负资产。

所以你看,现在大家对房产的预期不仅低,还有一些很负面的看法。

这一点如果不能逆转,就连有购买力的刚需(自住),都不会再考虑下场了。

而要扭转这一切的关键,要么是房产的价格能稳住,要么就是跌到底跌出黄金坑了。

就像大A一样,能保持在3000点以上,就会有人陆续进场,而如果跌到2800、2700以下,也会有人陆续进场。

唯独不高不低的时候,大家都在观望。

而目前房价就处于不高不低的阶段,至于未来会怎么走,短期的话,就只能看接下来的政策发力空间和外部环境能不能修复了。

如果没有外力干预,靠自己修复的话,走出下行周期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也不用太悲观,因为长期来看的话,在供不应求的城市或城市版块,房产的价格还是会跟当地的收入相匹配的。

比如要是未来人均收入能翻一倍,那么所有的生活成本都会翻一倍,包括当地的租金,这些最终都会传导到房产的定价上。

只是这个长期具体有多长,就非常不好说了…

【1V1方案定制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