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兴结硕果 乘势砺新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2日下午,小麦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举行,并以此纪念小麦研究所创始人颜济先生诞辰100周年。校党委书记庄天慧、校长吴德,副校长刘登才、王际睿,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侯永翠,小麦研究所历任主要领导,颜济先生家属代表、学生代表,小麦研究所初创时期职工代表、现任班子成员,曾经在小麦所工作且具有博士学位、副高或副处以上学校在岗职工,小麦所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职称以上在岗职工等参加座谈会。

校领导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天慧谈到,在前后六任所长的带领下,一大批值得敬仰、值得铭记于心的专家、学者和普通教师,用行动、智慧和才干,写下了小麦所发展史的光辉篇章,塑造了属于川农小麦人的精神特质。这些精神作为科学家精神在川农大的具体表达,作为“川农大精神”在小麦所的积淀升华,凝聚成小麦所的“根”和“魂”。一是“责任与担当”。小麦所始终紧跟国家重大战略的前进步伐,颜济先生等一代代小麦人蹲麦田、守实验,用一个个载入史册的新品种新成果,回答好了“怎样让中国人吃饱”“吃饱还要吃好”,以及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问题,实现“让中国人端好中国碗”的朴素愿望与壮志豪情,体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二是“创新与奋进”。小麦所完成的一项项重量级科研成果、源头性创新资源推动学校实现了从省属农业高校到“211”工程大学的跨越发展,成为作物学科入选“双一流”、加速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三是“立德与树人”。小麦所培养了166名博士、530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获得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提名,毕业后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的有50余人次,成长为农业高校校领导的有7位。正是有一批把当老师作为事业,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课题,争当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小麦所才越走越有底气,越走越有力量。

庄天慧强调,40岁的小麦所有一往无前的朝气,更有开拓创新的勇气。要深切缅怀追思颜济先生崇高的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永远牢记责任与担当,始终坚持创新与奋进,执着坚守立德与树人,沿着颜先生的足迹接力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力书写“双一流建设、小麦所何为”的高质量答卷,为推动农业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德分享了与颜济先生三次交集的故事。他谈到,颜济先生诞生名门、学于名校、献身川农、奉献三农、贡献世界。他的大师之大,一是在育人。作为川农大作物遗传育种学科首位博士生导师,指导和培养了近20名优秀博士和硕士,均是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二是在科研。一生专注小麦族种质资源的研究。三是在科学家精神。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要求严厉、精益求精的育人精神,攀登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为人正直的奉献精神,不仅是小麦所发展的永久动力,更是“川农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小麦所全体教职工共同传承和发扬好颜济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大人才,催生更多大学者。在六任所长奠定的坚实基础上,保持传统研究优势,建立新方法和新技术,立足国际前沿,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再创科研新辉煌。

刘登才介绍颜济先生学术成就。

第二任所长任正隆教授及颜暘教授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任所长任正隆教授分享小麦所发展故事,感谢颜济先生的卓越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团结一心,共同实现小麦所更好发展。

颜济先生家属代表颜暘教授分享小麦所创立初期的故事,对大家对颜济先生的支持表示感谢。

颜济先生学生代表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济先生学生代表卢宝荣、罗明诚、黄钢、郑有良、孙根楼、彭正松、杨武云、周永红、张新全、陈庆富纷纷发言,回忆颜济先生育种育人的感人故事,颂扬他科学报国的崇高情怀、孜孜不倦的科学追寻、穷追不舍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学风格、爱生如子的慈祥心境、淡泊名利的大师风范,表示将高举颜济先生的学术旗帜,继往开来,奋勇向前,多育人才、多选品种、多出成果,共同为小麦所更加美好的明天感恩奋进。

所长魏育明介绍小麦所40年发展历程

与会人员观看了小麦所成立40周年专题片。所长魏育明介绍小麦所40年发展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小麦所发展成就

小麦所成立以来,全面系统考察、收集和征集我国和世界范围的小麦族资源,建立了国内外完善的小麦族种质资源基因库和标本室。目前共保存了世界范围的小麦族30属400余种3万余份小麦族种质资源,完成了30属364种5063份标本的数字化,包括模式标本29份。建立了3个新属,发现了13个新种。根据建立的小麦族分类新体系,出版了《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专著1-5卷,涵盖30个属464个物种。同时,为了更好利用小麦外源物种资源,重点围绕小麦族属种进化生物学、基因资源发掘、种质资源创新等进行研究,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0篇左右。利用发掘的优异资源,主持选育了川农16、蜀麦133、蜀麦830、蜀麦1963等小麦新品种22个和川中鹅观草等牧草新品种4个,有力地支撑了“天府粮仓”建设。研究所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2项。其中,“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获得199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奖(主持),“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研),5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座谈会前,为庆祝小麦研究所成立40周年,纪念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植物学家、小麦族生物系统学奠基人,小麦研究所首任所长颜济教授。由小麦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作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小麦族生物系统学”学术报告会在成都校区1-309会议室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会上,复旦大学卢宝荣教授以“研究的艺术——自然科学探索之道”为题,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颜暘教授以“寻找功能基因的路径”为题,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孙根楼教授以“Untangling the puzzles in Triticeae, dedicated to professor Yen”为题,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研究员以“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实现产量突破的育种实践”为题,我校小麦研究所周永红教授以“传统偃麦草属的分类”为题,我校副校长刘登才教授以“从原始种质到品种”为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思维碰撞与学术交流的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40岁,正奋进、正青春的小麦所点赞!

亲测!好评!关键时刻有大用!

明天!记得抱抱她!

川农大“农业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

来源 | 宣传部 小麦所

文字 | 张喆

编辑 | 韦佳彤 许可 杨雪皎

责编 | 朱柯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亮“在看”,共庆小麦所成立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