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文章《闷声存大钱,我不消费很久了!》。

没想到这篇文章在小红书爆了。

相比起文章火了,我更关心文章下面近500条议论。

在这些纷纷扰扰的议论里,我意识到了一些我们忽略的问题:

第一,我们对生活的定义,似乎只有买和不买。

买,即是快乐的、有趣的。

不买,即是无聊的、不快乐的,没意思的。

说真的,我并不想把生活过成只有两种选项。

借用《上海金枝玉叶》里面黛西的口头禅形容一下,这样的生活不够fun。

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消费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

健康、情感、事业、兴趣爱好……也是生活fun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消费上花的心思可能不多,但我在其他几项上花的心思可不少啊。

所以,即使不怎么消费,我的生活也依然很fun。

第二,我们假装看不见消费带来的延时痛苦。

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了,人们热衷于消费,是因为消费带来的快乐感、满足感是即时的;而消费带来的内耗、痛苦、焦虑,却都是延迟发生的。

买衣服的瞬间,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开心的。

但看到房间里堆满衣服,整理不完,很难不困扰吧。

吃东西的瞬间,也是快乐的。

但看到身材长胖,皮肤变差,很难不在意吧。

蹲直播的时候,肾上腺素肯定是飙升的。

但收纳整理时看到那些积满灰尘的闲置物,很难不愧疚吧。

当然,我们可能会假装看不见,或者直接选择逃避看见这些消费带来的延时痛苦。

但看不见和逃避,并不能改变现实。

相反,很有可能会像心理学说的那样,我们看不见或逃避的这些痛苦情绪,它们不但不会自动消失,还有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也许是生理或心理的疾病。

当我了解这些之后,我真的很难忽略消费带来的延时痛苦。

所以,我尽量只消费自己需要的。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第三,对你而言很fun的事情,在我这里可能不够fun。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分享过(戳这里回看),不消费是为了更好地消费,而不是彻底地不花钱。

在我看来,冲动消费、盲目消费、无意识消费、浪费性消费都不够“fun”。

我在没有购买需求的情况下不逛街、不逛app,也是因为我觉得这些活动不够fun,不如去干点去他更fun的事情。

我没有在五一人山人海的时候选择出游,是因为我觉得人挤人的旅游不够fun。

我没有因为喜欢吃榴莲就一天吃一个,是因为我觉得喉咙痛、大肚翩翩不够fun。

说到底,只不过是大家对fun的定义不同。

你可以因为买买买而觉得fun,我也可以因为不买而觉得fun。

第四,我们不需要把存钱生活过成苦行僧。

节俭不等于克扣自己。

有个网友说,她为了省钱降级了护发素,结果发质变差,心情也变差了。

哦,这不是我的存钱之道。

我依然会用适合自己的洗发水,贵一点也没关系。

反正隔天洗一次头,一年也才用一瓶多,花不了多少钱。

我不怎么消费,是因为很多东西并不需要天天买月月买。

像护肤品,买一次就可以用半年,这半年不就不需要消费了吗?

像手机电脑,买好一点的可以用很多年,这几年不就不需要消费了吗?

除了日常饮食所需的水、菜、水果牛奶等,很多东西都不是易耗品。

不消费不是很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