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这场战役是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在台儿庄战役中,国军的对手,就是日军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而参战的国军主要是川军和西北军等杂牌部队和中央军汤恩伯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笔者根据日本史料,分析一下日军在台儿庄的伤亡情况:

先说第十师团,日军第十师团在1938年上半年的作战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十师团在济宁、汶上、邹县附近的防御反击作战(2月12日至26日);

第二阶段为第十师团濑谷支队(步兵第十、六十三联队为基干)进行的台儿庄战役(3月16日至4月6日);

第三阶段为濑谷支队在峄县东南地区的防御反击作战(4月11至16日);

第四阶段为徐州会战前期第十师团在山东南部的相持战(4月18日至5月12日);

第五阶段为徐州会战后期第十师团主力(欠步兵第四十联队及野炮兵1个大队)进行的沛县攻击战(5月16至19日)与徐州追击战(5月20日至6月5日)。

日本战史丛书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对于第十师团这期间的伤亡情况有如下记载:

“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伤亡是比较大的具体情况如下:……战死1088人负伤4137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伤亡数曾被中、日两国的历史学者广泛引用其来源是1938年6月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三课编制的资料。

从该资料统计的时间范围来看,该伤亡数既包括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以及峄县东南地区的防御反击作战中的死伤人数也包括其在徐州会战前期的死伤人数。

但该伤亡数就一定准确吗?

为求得较为准确的结论,笔者依据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披露的相关资料以及日军战史著作,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第十师团在1938年上半年的战死人数进行推算。

首先,依据日军第二军以及其所辖各部队在1938年上半年的战死人数来推算。

1938年6月29日,日军第二军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会,哀悼战死者7452人。

但这些战死者是在什么时间范围内产生的呢?日本战史却未交代。

1940年11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军医部调查,华北方面军于1938年上半年战死8842名(其中2至5月期间战死8213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华北方面军直属部队与第一军在这期间所进行的战斗规模远不及第二军。

所以7452这个数字应为第二军在1938年上半年的战死者数,而且其中多应为第二军在2至5月的战死者数。

1938年初,日军第二军主要辖第五、十两个师团。这两个师团在第二军1938年上半年的作战中,一直都是绝对主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而在徐州会战中才临时配属第二军的第十四、十六师团以及混成第三、十三旅团,其主力的参战时间较晚;

第一一四师团与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则主要担任后方警备任务。

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披露的战时档案记载,这几个临时配属部队的伤亡情况为:

第十四师团战死641名;第十六师团死亡约618;混成第十三旅团死亡约204名;第一一四师团死亡约198名;独立混成第五旅团死亡约40名。

考虑到这四支部队在徐州会战之前并无大的战斗,这四支部队的上述大多数死亡者应是其在徐州会战中的战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混成第三旅团和十三旅团没有披露战死数,只披露在徐州会战后分别补充了443名和445名官兵。

这样可推断出,第二军除第五、十两个师团以外,1938年上半年的战死者应该不会超过2400名。

如此算来,第五、十师团在1938年上半年应战死5000人左右,其中第十师团应战死2000多人。

其次,根据日军的战时遗骨输送档案所记载数字来推算。

在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披露的档案中有几件战时遗骨输送档案。这是我们研究日军死亡人数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