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基础产品涨价现在来看就是大势所趋。

先不谈原因,在不能撼动的大势下,如何不违心、尽可能保护底层人的权利,是衡量每一位专家、代表良心的尺子。

像是高铁自6月起多条高铁线宣布提价20%,就有专家特意强调了“绿皮火车的重要性”,该专家认为“绿皮火车是保障基层民众出行的关键交通工具,对于某些人来说,由于时间和效率并不能显著提升他们的收入,因此在时间和成本之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译一下,就是对于穷人来说,你的时间不值钱,既然坐不起高铁,就去坐绿皮火车。

这种赤裸裸的为消费降级和消费阶层化背书的专家,让我想起跟耶伦吃过饭的女作家郝景芳写的《北京折叠》,在这部小说里,第一空间的人,可以掌握24小时的时间资源。而第二空间的人,可以享受清晨6点到晚上10点,具有相对优势的时间。而第三空间的人,只配拥有晚上10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的“垃圾时间”。

但是郝景芳写的是小说啊,尽管世界的本质就是不公平,就是越演越烈的马太效应和二八法则,但是我们在制定社会规则的时候,总还是要尽可能的去保护弱者的利益。

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说的,“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近期,广州围绕将启动的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给了两套方案,简单说,方案一更有利于办厂子,做生意的非居民用水,而方案二更有利于普通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9日,听证会找来了17个代表,有普通居民消费者9名、非居民消费者3名、经营者1名、其他利益相关方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1名以及专家学者1名,看他们对于价改方案的想法。

听证会的结果是17名代表全员支持自来水涨价,其中9位支持方案一,7位支持方案二,1位赞成水价改革,但认为方案一方案二幅度均较大,还要进一步修改。

在17位代表中,有一位普通居民消费者张先生,他住在广州城中村首批改水示范村。张先生选择支持方案一,即相对更有利于办厂子、做生意的那个方案。张先生认为,“方案一每个月水费增加25元左右,但更利好于村里的经营者租户,这能够促进村里的营商环境提升、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冲张先生这个觉悟,他居然只是个普通居民消费者,未免屈才了。

专家学者代表、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赵志伟认为:“广州需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巩固节水成效,与此同时,应当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的二次供水改造工作,提升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不能说错,但是赵教授的这套东西,其实用在很多种语境都可以,没有说明到底应该支持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还是他有更好的方案。

餐厅经营者代表黄先生提到,“希望水价调整的幅度降低一些,缓解经营者的经营负担。”

有位消费者代表许先生更赞同方案二,他希望自来水价格调整的方案能够将水价阶梯之间的幅度拉大,如第一阶梯的上限能从21立方米/月调整为24立方米/月。

但是无论这17位怎么说,从听证会的实际效果来看,他们全部给了支持,无一反对。

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案,对于广州那些住在城中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都是不太友好的信息。在价改之前,广州城中村很多租户的水价都已经高到了4.5元/方,有的还是5元/方,如果水价继续上涨,那么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外来人口,他们的生活成本就更高了。

而这次的自来水价改方案中,给的“低保”方案,也仅仅覆盖了拥有广州户籍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烈士遗属及优抚对象。没有涵盖外来人口。

对居民来说,从实际的生活上,水价的上涨,可能会导致每月多支出个百儿八十的。对于有钱人来说,一百块钱不是钱。但是对于很多生活很拮据的人来说,这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经济学上管这个叫边际效用,这在穷人身上,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有专家借此,鼓励穷人要节约用水,鼓励他们要坐绿皮火车,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值钱,我认为是很无耻的说法。

如果我也是听证会的一员,我更倾向于方案二。但是,我还有三点建议:

第一,修缮城市用水管道,切实提高居民用水质量,并定期发布水质量安全监测报告。

第二,扩大“低收入居民优惠水价”受益范围,让部分外地人也享受与拥有本地户口者同等的福利。

第三,严格规范城中村租户水电费价格,禁止房东(尤其是二房东)借价改之风的恶性涨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