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化管理和充电设施建设,更好满足居民对新能源汽车停车及充电等需求,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据了解,今年四月份淝河镇多部门联合集中开展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上楼入户,楼道堵塞杂物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4次,共计排查隐患990处,累计督促整改965处。辖区1个A类小区,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点已搭建完成,新增充电端口120个;排查B类小区4个,预计新增充电端口320个。

葛大店社区:以点及面,推进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点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店新村停车点 改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店新村停车点 改造后

“大店新村建于2003年,是葛大店社区最早建成的小区,一共有十五栋楼、465户小区居民,电动车保有量约六百辆左右,由于是老旧小区,电动车车位不足、充电难,还有充电飞线的安全隐患。”葛大店社区建设办、物业办主任葛鑫介绍。

面对亟待解决的难题,淝河镇在调查摸排的基础上,有规划、有耐心地迅速开展整治工作。

“4月10日,包河区下发统一建设文件后,淝河镇以最快速度,在原先小区内的这片空地上,新建了现在配备充电装置的电动车停车场。目前该停车场是葛大店社区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电动车停车场,最多可以同时容纳120辆电动车,之后视充电情况,可以再增容到160-200辆。”在建设前期,社区红色小管家挨家挨户上门,与靠近停车场的三栋楼居民进行耐心沟通,征求居民意见,并公示了建设方案,最后有超过半数的居民投票同意推进该停车场建设。

解决“停车难”问题是第一步,如何防患未然,筑牢安全?大店新村也同样树立了典范。

“电动车停车场建设,除了充电端口,其他全部由社区招标建造,招标金额约为三十多万。”葛鑫介绍,“建造范围包括隔音墙、顶棚、地面硬化等。停车场地面浇筑混凝土,并做了排水,顶棚采用防雨遮阳的膜布,同时正在配备消防灭火装置,共有四到六组可移动的箱式灭火器,近期也会请消防部门来现场检查验收。”

此外,社区还与充电公司多次商谈充电价格,以“惠民”价格回馈居民。“按照目前的定价,一块钱可以充电五个小时,下雨天也不影响,停车场防噪音、排水、消防等等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了,我们现在停车、充电都安全方便多了。”大店新村居民陆军满意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店新村停车点 改造后

据了解,除了大店新村外,葛大店社区正以点带面,推进社区其他小区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点建设。“接下来会在临环苑小区推行,现在社区物业已经联系了相关公司勘察现场,下一步充电公司将拿出建设方案,由社区上会研究建设方案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预计将加装4-6组,每组10个充电桩。”

贾大郢社区:因地制宜,建成居民满意的新能源汽车停车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百苑A区停车场 改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百苑A区停车场 改造后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大范围走进市民生活,停车难、充电难问题也同样亟待解决。近日,在淝河镇贾大郢社区安百苑A区,位于郎溪路与唐模路交口附近的一个新建大型停车场已正式投入使用。

“安百苑A区是2013年底回迁安置的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居民总共登记的车辆将近470辆,而地面停车位只有273个,停车难、充电难问题一度困扰着大家。”贾大郢社区党委书记沈永芝介绍。

发现问题后,淝河镇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决定将小区附近这块地利用起来,从去年五一期间开始清场,一步步推进建设。“这里以前是一块泥巴地,有一些临时菜场和厂房,时不时有偷倒垃圾的情况,小区居民都不愿意停车在这。”沈永芝说,如今改建成停车场使用,一方面,有力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

而在正式实施过程中,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一开始收到了很多小区居民关于安装充电桩的投诉。当时大家认为充电桩有辐射,而且充电时会有噪音,影响日常生活。”于是,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与居民耐心解释沟通,此外,还委托合肥城泊出具相关专业数据,逐渐消除居民对充电桩辐射的担忧。同时,针对噪音问题,建设时将新能源充电桩安排在离小区楼栋相对较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百苑A区停车场 改造后

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地,已经焕然一新,成了干净整洁的新能源汽车停车场。据了解,该停车场共设有390个停车位,其中50个停车位配备新能源充电桩,有快充和慢充两种选择,满足不同的居民需求。

目前,该停车场已登记安百苑A区居民车辆289辆,每个月收取50元停车费,与周边小区保持一致。停车场入口处还设有充电驿站,休息区和零食区一应俱全,营造了安全、舒心的停车、充电氛围。

大皖新闻记者 刘哲 通讯员 李爱琪 / 文 曹悦琦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