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13日讯

(通讯员 黄由鑫 朱雅娅)走进位于汝城县井坡镇下青村就业扶贫车间,镇人大代表、车间管理员黄奎娥正在检查打皮机的运行状态,旁边操作台上的十余名村民正埋头熟练地使用压缩机加工成品,生产一线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间加工完成的数据线成品正准备装车运往广东、江西等地。

“产业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来越有盼头。”镇人大代表黄奎娥说道,汝城县井坡镇下青村就业扶贫车间是由2019年成立的恒益电子厂衍生而成。5年时间,吸引本村和邻村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妇女同志实现稳定就近就业20余人。

“车间执行按件计费、多劳多得、灵活机动的工作机制,比如切皮、点线等工艺都能在家里完成。”黄奎娥介绍道,今年搬进村部旁边的180平米的新厂房,不仅改善务工村民的工作环境,房屋租赁还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黄奎娥主动与工厂负责人沟通协调,新购入3台压缩机、1台切皮机,更好的增加村民收益和工厂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大代表黄奎娥正在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脱贫户袁飞敏,因学致贫,且要照顾患有石灰病的丈夫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镇人大代表黄奎娥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找她深谈进车间就近就业事宜,袁飞敏开心地答应下来。不仅如此,黄奎娥考虑到她生活负担较大,特地安排她多做高价计件项目和优惠多得的加班零活,使其原来的工资从每月1000余元逐步增加到20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大代表黄奎娥正在检查车间内安全生产情况。

“人民群众选我当代表,这是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有责任和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黄奎娥说道,在村里开办扶贫车间不仅能方便群众务工就业,还能为村集体事业做一份贡献,一举多得。黄奎娥还经常参加代表调研培训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鼓励该厂通过回收注塑成型后产生的边角料,再进行加热熔融二次利用,有效节约原料成本,工厂效益剧增,在车间内务工的村民年收入平均高达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