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七八年前,索尼初代1000X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震撼上市。作为一个经常出差坐飞机和高铁的商务人士,这个品类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戳中了我的需求点:LDAC高码率蓝牙传输提供了稳定出色的音质;舒适贴合的佩戴让人身心放松;招牌的索式调音在听流行音乐的时候相当带感。不过毕竟是初代产品,吹毛求疵的话,小毛病还是不少,比如通话质量一般;头梁折叠的关节部分容易断裂;佩戴紧密通风性能较差等等。本来嘛,人们之所以会选择降噪头戴而非降噪真无线,看重的就是更好的音质和更强的语音能力。我也常常在想,若是这个系列能继续发扬长处,短板补足一下,再把音质调校的均衡一些,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而这,亦是我在深入体验WH-1000XM5一周后的真实感受。

WH-1000XM5,顾名思义,就是降噪头戴系列的第五代产品,2022年5月正式发布,至今正好两年。相比较四代,WH-1000XM5的提升幅度之大,堪称牙膏挤爆,在既往整个系列出色口碑的加持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俨然成为整个品类的销量担当。在我看来,索尼迟迟没有推出六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WH-1000XM5的表现已经足够全面,即便是放到今天,依旧是行业标杆级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从包装就看得出,索尼对于环保是认真的:竹子、甘蔗、再生纸等绿色环保原生混合材料制成的包装盒,简约朴素,低调耐看。内部的收纳包更是符合商务人士寸土寸金的空间刚需,纤薄紧凑,将体积压缩到了极致,并且内部还有精准的凹槽设计,不得不感慨索尼对于细节的把控实在严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观设计是WH-1000XM5相比较四代变化最大的方面,由原本商务风十足的沉稳干练,变为潮流时尚的极简风格,大大拓宽了年轻音乐爱好者的潜在受众。重量上尽管有约250g,但是配合柔软减压皮革耳罩、全新静音转轴结构、以及轻量化稳定性高的头梁,完全不会有夹头的感觉,轻若无物,舒适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H-1000XM5的核心卖点相当多,若是挨个介绍,怕是说到明天也说不完,这里我就选取几项我比较关注的提升着重介绍下:

1,噪声传感器从四代的4个升级为8个,新增风噪降低结构的麦克风,进化的DNN神经网络技术4麦克风波束成形阵列通话技术(经过在户外与老婆大人通话的真实反馈,通话质量与手机自带麦克风相差无几,等等党的大胜利!)

2,进化的集成处理器V1+HD降噪处理器QN1双芯驱动,配合索尼Headphone Connect APP或面板触控,可实现20级环境声调整,对于中高频如谈话声的降噪能力进一步提升(你永远可以相信索尼耳机主动降噪的稳定性,妥妥的遥遥领先级别)

3,细节的不断优化:比如AI智能降噪能判断出坐着或是行走的运动状态,进行针对性的降噪调整;比如新的静电佩戴感应传感器,美观且效果更准确;比如支持PD快充,充电3分钟,播放3小时等(基础体验相当成熟,磨砂面板摸起来也尤为舒适)

至于其他上代就有的黑科技,比如360临场音效、两台设备同时连接、智能免摘对话(当耳机检测到你在说话会自动暂停音乐并滤入环境声)、DSEE Extreme升频技术等,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WH-1000XM5融合了许多Walkman的工艺,包括优质含金焊料、镀铜大型高音质电阻、专用优化电路布局,配合新开发的30mm碳纤维驱动单元,音质可以期待。

大的框架上,WH-1000XM5是一款主打杂食普适、清晰醇厚,偏索式氛围、畅快柔和的泛流行向大众口味耳机。第一感受,相比较上代产品,WH-1000XM5的调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更注重均衡性和细腻度,三频分布更加合理,一下子HiFi了不少。可以说,WH-1000XM5纯净清澈的声底、丝丝入扣的细节揭示力、以及硬朗明确的线条轮廓,处处彰显了现代索式调音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尼对低频的理解向来是深刻独到的,且在持续进化。到了WH-1000XM5,变的是凝聚集中的结像,层次分明的质感,以及强调打击感和落地感的劲道;不变的是蓬松的自然感,好听不累的混响,以及弥散宽松的乐感。具体反馈到听感上就是,一耳朵听得出这还是索尼的低频风格,只不过更加干净利落,氛围有代入感且不过度浓郁,很好的兼顾了低频党和HiFi党对于低频量感的要求。

中频距离和厚度都比较适中,甜美润泽,自然醇厚,在合理的亮度加持下,既不过度妖艳,包容度亦是驾轻就熟,各种风格的人声都能以轻松写意的方式呈现出来。另外,索尼对齿音的打磨方式很与众不同,并不会处理成很假的那种极度圆润不可闻,而是通过保留一带而过的尾音来提升唇齿的口型,不但不刺激,还大大提升了人声的毒性和真实感。两个字,好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声模式下,高频的细节是比较丰富的,亮度和延展都可圈可点,只在聆听需要表现力和锐度的弦乐时,因其柔和温婉的风格,可能会差一口气,缺少华丽纤细的厅堂感。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整体声音的一体性更好,瑕疵毛刺亦是几不可闻。如果想要更澎湃的低频或者更极致的高频细节,可以通过APP的均衡器个性化调节。玩过EQ的都知道,索尼的算法经验丰富,对失真的控制非常出色,通俗易上手,实用性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照顾流行调音,WH-1000XM5的声场并非漫无边际的大,是比较强调包裹性和意境感的,整体定位距离稍近,更像是私人定制的KTV包间。不过在大幅提升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分离度加持下,并不显得拥挤,各声部间虽不至于泾渭分明,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感,听起来实在是太顺滑流畅了,给人很强烈的安定感和律动感。

动态范围则是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毕竟是头戴式耳机,振膜尺寸一寸大一寸强,强弱音转换过度自然,并不突兀,大开大合,孔武有力。配合速度适中的瞬态表现,在锋利和温吞间找到了很好的尺度,无论什么曲风都能得到不错的分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就是这样了。总的来说,经过了漫长的五次迭代,综合稳定人性的基础体验、均衡现代的调音理念、优雅美观的崭新造型,到了WH-1000XM5,这代的完成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即便是挑剔如我,这次也可以说是无憾了。

另外,在经过这些天高强度的通勤、出街使用后,我对WH-1000XM5的降噪实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如果说市面上同类产品的降噪效果普遍是“安静”水平的话,那么WH-1000XM5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静谧”级别,颇有点万籁俱寂的意思:无论是常见的轰鸣类低频噪音,还是旁边人闲聊的中频杂音,亦或是路边商铺播放的高频音乐,都能起到极强的过滤效果。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有降噪头戴的刚需,纵观整个市场,这就是目前最靠谱、最理智、最省心的选择,甚至没有之一的那种。

一句话总结我对WH-1000XM5的认可:618马上就到了,届时价格一步到位的WH-1000XM5,真的没什么犹豫的必要了!

以上

By铁西迟之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