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是为了保证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计他人得失的定义是没错的。题主提的问题的主体是留学生,小A觉得将自私的标签贴到一个固定的群体本来就不太合适,何况留学生这个群体人数众多,“普遍冷漠自私”,有点言过其实了。

那这个现象是不是存在的?是有,而且确实也不少。但自私的人也不是都一样,仅凭自私分类十分不妥。比如说前面答主提到的几种自私的情况:

1、当事人完全不觉得自己自私的
2、当事人知道自私但并不觉得不妥的
3、当时人知道自私心有愧疚但仍要自私的

这几种情况的当事人,你应对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不适合归于一类。当然我们讨论到这的时候,其实适用的人群并非仅限于留学生这个群体,而是放之四海皆准。国内的学生难道就没有这几种人吗?肯定有,而且多(基数大)。

所以谈论留学生自私,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其实应该是:留学这个事件对留学生自私有什么影响(是何种影响),是不是留学助长了他们的自私。如果不是,那么就不应该给留学生贴标签。

1、留学的环境助长了自私的行为

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留学生要出国,去往异国他乡求学。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往往都是独身一人,无依无靠。大家都知道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国内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够,面对问题恐怕都得焦头烂额。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往往会做出自私举动的时候,这就叫自身都难保,又怎么有精力和心情去关心别人?

2、年龄也是影响因素

留学的不同阶段大家的表现可能是不太一样的。一般来说越成熟的人越懂得分享,社交能力更强,自私的属性更少。所以在低龄留学生群体(这部分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较大)以及一部分心理年龄尚未成熟的留学生群体中,更有可能出现自私的行为。这部分人往往是由于留学让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突然转变,难以适应,处于压力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就会有选择自私行为的倾向。

3、个人素养

在高压环境中仍然能够懂得尊重和分享,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一些在国内环境下本来并不那么自私的人到了国外也不得不选择自私,这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并非人人都高尚

说到底,自私不应该是留学生的标签。留学让生活、学习的环境突然改变,一定程度上会让一些留学生“变得自私”。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跟年龄、个人素养(家庭教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