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春末夏初,万物生机盎然,繁花似锦。在这美好的时节,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CGCA)主办,山东省立医院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CGCC 2024)于5月11日上午在享有“泉城”美誉的济南市隆重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立医院联合主办的“科普教育分会场”于5月12日上午隆重召开,分会场分为“权威领航,共启科普新征程”、“传播为桥,共书科普新发展”及“多维探讨,共话科普新未来”三大板块。旨在加强全国胃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胃癌防治知识普及程度,为我国胃癌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近日,第三十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数据显示,胃癌的用户关注情况高居各癌种之首,凸显了公众对胃癌知识科普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次科普教育分会场的举办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

本分会场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泉教授担任主持。会议伊始,第十八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寒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表达了对本次科普教育分会场的深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艳涛教授远程致辞,田教授表达了对此次科普教育分会场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本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的真挚盼望。

权威引领,洞悉肿瘤科普奥秘

在会议的第一板块中,三位在肿瘤科普领域经验丰富的大咖现场分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晓东教授以“新时代医生面临的新挑战”为题,深入剖析了医务工作者做好科普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了正确宣传、实时沟通以及利用新媒体改善医患关系的经验和方法。令在场听众受益匪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田艳涛教授则带来了“抓住机遇,做好新时代肿瘤防控大科普”的主题演讲,从时代特点和新媒体机遇入手,结合个人经验与科普经历,为听众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来自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王大鹏老师则围绕“如何做‘好’健康科普”的主题,从多个维度阐述了优秀科普的特质和实践方法。王大鹏老师提出了善用“三”法则、找到生态位、打破直觉等有实操性的诀窍,令观众获益良多。

精研传播,实现科普效果最大化

第二个板块,聚焦传播领域,邀请了三位科普传播领域资深专家现身说法,探讨如何实现科普效果的最大化。

《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社长以“如何做好医学科普传播”为主题,结合《医师报》的工作经验总结,分享了“好的科普应该怎么做”、“如何平衡科学严谨和有趣易懂”等干货,令人收获满满。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陈小兵教授围绕着“肿瘤医生如何做好科普与患者沟通”“和青年医生如何做好科普”两大主题与听众进行了亲切交流。陈小兵教授现身说法的经验之谈,也让现场掌声阵阵,高潮迭起。

微博健康行业运营负责人赵雪茹老师则从新媒体角度出发,分析了近年健康领域流量增长情况以及用户内容需求的变化,以及不同平台的价值认知、新媒体运营成本及流量获取、预警和应对负面舆情等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医生打造个人IP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思潮澎湃,共话科普未来征程

会议的第三板块是圆桌讨论,由张晓东教授、张艳萍社长、王大鹏老师和赵雪茹老师共同围绕“肿瘤科普如何兼具权威性和传播性”展开深入探讨。嘉宾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会议尾声,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晓东教授代表科普专委会进行总结发言,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和听众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我国肿瘤科普事业的未来寄予美好期望。

本次第十八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CGCC2024)科普教育分会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为我国肿瘤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肿瘤科普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