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那年,谢非接任广东省委书记,挽救了顺德的经济危机,并带领广东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高峰。

然而,对于谢非来说,这似乎只是他漫长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在接任省委书记之前,他曾在广东省政府和党委的多个职位上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绩。

在他的领导下,广东省在短短7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迅速增长,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引领者之一。在他66岁时,荣升为副国级领导人,成为广东省政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然而,与谢非成功背后的光辉成就相比,他的母亲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广东,成为当地最长寿的老人之一。这位母亲的长寿虽然让人羡慕,却也掩藏着一个辛酸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非生于1932年,从小家境贫困。他的父亲早逝,留下了他和三个兄妹,母亲是一位开明而坚强的妇女,她努力工作以供养家庭,并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

谢非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尤其擅长文学和演讲。尽管生活贫困,母亲仍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谢非和兄妹们也都成绩优异,深受老师们喜爱。

抗战结束后,国家局势并没有如人们所愿地趋向和平。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使中国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谢非深受民族痛苦之苦,他在15岁时便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成为一名民运队员,为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而奋斗。

1949年,谢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被派往陆丰县工作,并历任宣传部长、副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在基层工作期间,他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谢非强调,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他言行一致,用心实践,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代后期,谢非离开了他在陆丰县的工作,前往广东省城发展。最初,他在广东《上游》杂志社担任编辑,后来转入中南局政策研究室担任研究员,再后来又成为了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政工办副主任。

然而,在这段时期,谢非的职位并不算高。直到1979年以后,他被提升为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才真正进入了省委领导层。

1983年,时年51岁的谢非开始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当时称为第一书记),同时兼任省委秘书长和省委党校校长,并且还兼任广州市委书记。

在广州工作期间,谢非经常深入到全市各基层单位、工矿企业和学校校园视察工作,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推动工作的开展。

与其他领导不同的是,谢非在下面视察工作时从不事先打招呼,说到就到,而且也没有什么排场,轻车简从。有时候,他甚至不做自我介绍,让别人分辨不出他的身份。

此外,他还经常下乡调研,与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座谈,切实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有时候,他在下面停留的时间长达半个多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活方面,谢非家中并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家具也比较老旧,甚至还有一些乡下常见的长条凳。这与其他领导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对于谢非来说,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认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1991年后,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和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干部和群众开始对改革开放产生疑惑,甚至提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为了解决困惑,增强信心,88岁高龄的邓公决定南巡,并发表了扭转局势的重要讲话,即“南方讲话”。当时,负责接待和全程陪同邓公的正是广东省委书记谢非。

南巡期间,邓小平对谢非说:“广东要再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谢非的心中。作为广东省委书记,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嘱托,更是对广东发展的殷切期望。于是,他放下了一切,全身心投入到了发展广东经济的事业中。

谢非深知要想赶上亚洲“四小龙”,必须有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和工程。于是,他制定了“三个三工程”:三个现代化产业工程、三大基础设施工程和三项社会事业工程。这些工程将广东的经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谢非的领导下,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都呈现了快速增长,经济增速震惊了全世界。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广东之父”。

1992年10月,在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谢非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3月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领导才能和工作成绩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他始终坚持不懈,努力实现邓小平的嘱托。

1999年10月27日,谢非同志走完了他精彩而传奇的一生,享年67岁。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他说道:“我一生中最大的安慰,就是没有辜负邓小平同志的嘱托!”他的一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贡献,也是对邓小平的深深怀念。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