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5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10届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决议据此建议安理会重新“从有利的角度”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但是美国和以色列等9个国家对此投了反对票。

投票结束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当众用碎纸机粉碎了《联合国宪章》的封面。在联合国大会上进行政治表演的国家代表不少,但敢当众撕毁《联合国宪章》的仅有一个——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就此,以色列成为史上第二个公开撕毁联合国宪章的国家。这一出格举动,饱含了以色列对联合国机制的轻蔑,也反映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入联”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当然,比“入联”更艰难的是,巴勒斯坦“建国”之路的曲折和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满坎坷的巴勒斯坦“入联”之路。

虽然联合国紧急大会5月10日通过了决议,但这离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尽管如此,该决议也进一步反映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是国际社会形成的越来越迫切的共识。正如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在决议表决后发言指出的那样:独立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长期夙愿,正式加入联合国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巴勒斯坦应该享有与以色列同等的地位,巴勒斯坦人民应该享有与以色列人民同等的权利。支持和推进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进程,为落实“两国方案”、实现中东持久和平提供有力保障,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事实上,在不到一个月之前的4月18日,巴勒斯坦国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在安理会上被美国“一票否决”。联合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新举行新的紧急联大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彰显巴勒斯坦“入联”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以色列“选择性”遗忘联合国对以色列的“建国之功”。

尽管以色列代表在本次联大结束后的表演颇为荒唐,但追根溯源,以色列无视联合国决议,堪称是对自己国家“合法性”的“自我否定”。众所周知,从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就是由联合国决议“创造”的国家。1947年11月,《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将当时由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两个部分,耶路撒冷市被划定为由联合国管理的“国际特别区”。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第二天,当时的犹太建国组织领导人就在特拉维夫宣布“以色列国”成立,并且在第一时间得到美国的承认。但遗憾的是,当时的阿拉伯国家没有承认“以色列国”,随后以色列被迫卷入“独立战争”。

历经几次阿以战争,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态度已今非昔比。包括埃及、约旦、阿联酋等少数阿拉伯国家先后承认了以色列,并与以色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如今,以色代表在联合国当众“粉碎”联合国宪章之举,无疑是对自身建国历史的“选择性”遗忘。

美以在联合国的孤立彰显双方特殊战略盟友关系的本质。

美国在4月18日一票否决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以及5月10日站在绝大部分联合国成员国的对立面投下否决票,让世界再一次见识了美国和以色列双方特殊战略盟友关系的真正含义。

首先,美国和以色列是没有通过签署正式同盟协议结成的特殊政治和军事盟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双方形成特殊盟友关系以来,美国在几乎所有联大及安理会涉及中东和以色列相关议题的投票过程中,都站在以色列的一边。这导致了以色列在相关地区问题政策上有恃无恐。

其次,美国国内犹太人利益集团,以及犹太院外活动势力对美国的以色列政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在当前的加沙冲突造成如此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面前,美国国内部分政客和政治势力仍然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展开军事行动。尽管拜登政府目前表态“暂停”对以色列的军火供应,但这更像是一种“障眼法”。有美国做后盾,只要以色列认定其目标还没有达成,加沙的永久停火止战就难以实现。

但公道自在人心。以色列一再蔑视联合国,给美国和以色列在国际社会的道义和形象带来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巴勒斯坦追求正义和公平的建国理想,终究会有实现的一日。

编审:乐水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