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至今,各大手机厂商对AI手机的布局紧锣密鼓,行业内称2024为“AI手机元年”。巨头们为何纷纷入局?答案似乎也很明确:大模型逐渐成熟、芯片端侧算力增强;同时,行业迫切需要技术革新来改变智能手机内卷的现状。

近日,“MediaTek 天玑开发者大会(MDDC 2024)”在深圳召开,联发科携全新天玑9300+旗舰5G生成式AI移动平台亮相,为端侧生成式AI的发展进程和智能手机的进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而联发科此番远不止带来一颗芯片这么简单,还联合行业生态伙伴开启“天玑AI先锋计划”,发布《生成式AI手机产业白皮书》,共同定义生成式AI手机,并同步推出面向开发者的生成式AI端侧部署解决方案—天玑AI开发套件。

这一连串动作给上下游产业链带来不小的震荡,在大模型和AIGC产业突飞猛进的当下,联发科不仅在芯片技术层面助力生成式AI在端侧的落地,还聚焦行业生态中芯片厂商、手机厂商、大模型厂商、开发者的AI战略,协同各方共建生成式AI手机的软硬件科技全景图。

AIGC时代,产业链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应用开发者,都开始从芯片的底层来发掘如何利用移动平台的技术打造创新的用户体验。无可否认,端侧生成式AI的发展和芯片厂商绑定的更加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对“端侧生成式AI”的探索

01 对“端侧生成式AI”的探索

从键盘输入、屏幕触控交互到语音交互,再到所谓的AI助理,以至现在及未来的智能体交互,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就像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对原有世界的更迭,没人会质疑其重塑与颠覆的能力。

随着ChatGPT、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纷纷推出自家的APP,将大模型塞入终端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生成式AI彻底革新了终端应用的使用价值,智能终端是生成式AI普及的关键载体。”联发科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云侧AI,端侧AI是指将AI的处理和数据存储、计算等任务放在终端设备上执行,拥有低延迟、个性化、隐私安全的优势特征,弊端则是对硬件负担的加重。以手机为例,可能会导致机身发烫、电池寿命缩短、续航能力下降等。因此,生成式AI在端侧的部署和应用就需要芯片厂商在算力和技术等层面提供可靠支持。

早在2018年,联发科就已将AI技术投入到产品端,在行业内率先宣称有AI能力的硬件处理器搭载在芯片上,当时是偏向摄影计算光学的实现。也就是说,当行业内还在宽泛的谈论AI时,联发科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终端。对未来技术的准确判断和持续投入,使联发科成为端侧生成式AI的先锋军。

而此番举措,联发科旨在推动生成式AI在终端的普及,让更多用户享受到高端生成式AI体验。可以看出,其对端侧AI的布局呈现出横纵交织的双轮发力方向:

纵向扎根于服务端侧生成式AI的芯片制造,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站在未来看现在;

横向扩大“端侧AI朋友圈”,紧密连接手机厂商、大模型厂商、游戏厂商以及开发者,聚焦业务场景、倾听痛点和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如果将端侧生成式AI比作参天大树,芯片和技术是纵深扎进泥土里的“根”,生态则是浓密茂盛的“叶”。根深才能叶茂,枝叶又通过吸取阳光雨露来滋养根系。

天玑9300+的使命:加速旗舰手机向生成式手机进化

天玑9300+的发布,是本次发布会的又一重要看点。

延续天玑旗舰的突破精神,天玑9300+采用全大核CPU架构,八核CPU包含4个Cortex-X4 超大核,最高频率可达3.4 GHz,以及4个主频为 2.0GHz的Cortex-A720大核,为旗舰手机用户和游戏玩家提供卓越体验。

天玑9300+ 拥有强大的生成式AI能力,率先在端侧支持AI推测解码加速技术,同时支持天玑AI LoRA Fusion 2.0技术,提供更高效和个性化的生成式AI体验。据介绍,借助AI推测解码加速技术,天玑9300+可以每秒 22 Tokens 的速度运行具有70亿个参数 的Llama 2大模型,拥有比上一代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处理能力。

通过与谷歌、Meta、百度、百川智能、阿里云通义千问等多个大模型合作,天玑9300+支持全球前沿主流的AI大模型,可为用户提供文字、图像、音乐等端侧生成式 AI 多模态创新体验;同时,还支持AI框架ExecuTorch,可加速端侧生成式AI应用的开发进程。

天玑9300+以卓越的全大核架构设计和生成式AI能力,助力终端设备旗舰体验再升级。据透露,vivo X100s和vivo X100s Pro将成为首款搭载天玑9300+移动平台的智能手机,并在不久后上市发售。

纵观联发科天玑系列发展历程,从天玑9000到如今的天玑9300+,短短三年时间成绩有目共睹。联发科CEO蔡力行曾表示,受益于5G与4G需求增长以及天玑9300的成功放量,联发科去年第四季度手机业务营收环比大涨53%,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64%。

02 以“芯”驱动,描绘端侧AI全景图

02 以“芯”驱动,描绘端侧AI全景图

联发科高调发布天玑9300+,是对自家产品高度自信的表现。以开放的视角拥抱生态伙伴,则在于天玑生成式AI生态战略本身就由“芯片、模型、应用”三方面构成,缺一不可。

发布会上,联发科与Counterpoint携手阿里云通义千问、百川大模型、虎牙、酷狗音乐、零一万物、OPPO、Soul、腾讯AI Lab、腾讯混元、vivo,联合发布《生成式AI手机产业白皮书》,共同定义了“生成式AI手机”的概念和典型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中指出的“生成式AI手机”在功能上是基于当前生成式AI应用的现状和对生成式AI手机未来发展与演进的预测。可以猜测,联发科意图以开放的心态去促进手机行业AI技术的发展,建立真正通用的行业标准,而不只是一个局限的模版框架。

在提及“AI手机究竟能干什么?”问题时,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生态发展资深总监章立说到:“我们在经历不同技术曲线时,有一件事情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它到底有没有给用户价值,有没有让用户变得更方便、更好用,或者有一些额外的价值。如果这件事对用户是有价值的,它确实能增加用户体验,那我们就给点时间,给点耐心,一起孵化这件事。”可见联发科在和生态伙伴定义生成式AI手机时,还是本着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带来更好体验为目标,也是引领建设天玑AI生态圈的初衷。

会上,联发科协同生态伙伴启动“天玑AI先锋计划”,这一计划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是与模型、OEM厂商携手;再者是与APP开发者协同,在硬件基础上探索开发全新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加速全场景生成式AI应用生态建立和完善,以快速推进更多端侧生成式AI应用落地,联发科推出“天玑AI开发套件”,包括快速高效的GenAI最佳实践、覆盖全球主流大模型的GenAI Model Hub、高效提升性能的GenAI优化技术和Neuron Studio 一站式视觉化开发环境等四大模块,其中,GenAI最佳实践通过模型量化、模型编译和模型推理技术加速了大模型的终端部署,可从数周加速到一天;GenAI Model Hub适配行业前沿主流的大模型,为开发者高效构建生成式AI应用提供丰富的大模型资源。天玑AI开发套件还支持推测解码加速、LoRA Fusion等先进的GenAI优化技术;Neuron 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可提供一站式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为开发者带来更加方便高效的开发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天玑AI开发套件已覆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为全场景生成式AI应用开发赋能。

针对相对“传统”的移动算力使用场景,联发科推出“星速引擎”游戏优化和开发套件,通过自适应软件开发套件和硬件光线追踪技术,可以提供包括性能、功耗管理、光追效果优化、网络质量监测等一系列游戏质量与体验增强方案,而且已经与国内外多家游戏厂商以及3D引擎开发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完善天玑游戏生态,以创新技术为用户打造更好的移动游戏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笔者看来,联发科之所以能够以芯片打通端侧生成式AI生态链,助力AI手机发展,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入局较早、技术沉淀扎实。

从首款天玑旗舰芯片发布至今,其制造工艺和性能已多次迭代升级;而联发科在AI领域的布局也并非一蹴而就。去年4月,就已经发布了繁体中文AI大型语言模型BLOOM-zh,并在大多数繁体中文基准测试中展现出了优于其前身的性能。

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产品。

在本次发布会现场,阿里云、火山引擎、酷狗音乐、王者荣耀、虎牙、Soul、全民K歌、抖音、暗区突围、逆水寒等开发者参展,带来了超级AI助手、AI视频编辑、私人游戏教练、AI换脸、AI情感陪伴等基于天玑平台打造的丰富生成式AI应用,当别人还在谈论梦想时,联发科已经率先从用户的角度去看应用了,在推进生成式AI应用端侧落地的赛道上,联发科的确遥遥领先。

三是对手机厂商、芯片厂商和大模型之间关系的重塑。

用章立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希望和大模型合作能打造一个生态的土壤,联发科技提供好的硬件平台和好的开发者工具,让大模型在我们的平台和‘土壤’上能够很顺利地落地,释放终端的能力,手机厂商能够找到创新的用户体验。在生成式AI到来之际,无论是开发者、芯片厂商还是手机厂商,面对的都是更巨大的市场,这应该是三方的最大公约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联发科对于AI技术的前瞻布局和持续的投入,为其抓住生成式AI新机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联发科始终对于提供用户体验的坚持、对生态伙伴和开发者的拥抱和重视,也让天玑AI生态的建设和完善变得水到渠成。

结语:

结语:

生成式AI手机将是智能手机进化的下一形态,移动生态正迎来远超以往的创新机遇。Counterpoint 预测,生成式AI手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成长,并在2027年实现存量规模 10 亿大关的突破,帮助实现生成式AI技术的普惠。

或许,本次天玑开发者大会只是揭示了未来AI生态的冰山一角,但让我们看到了AI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的无限可能。正如联发科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所言:“通过天玑平台的优势,以及‘天玑AI先锋计划’,联发科将融合产业生态伙伴的力量,高效地赋能开发者,加速建构从云端到终端的AI新生态,推动生成式AI技术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普及,让更多用户享受到全新的高端生成式AI体验,加速万物AI时代的到来。”相信在联发科携手产业伙伴所构建的端侧生成式AI生态土壤中,一定能够培育出彻底改变智能手机行业的生成式AI手机和更加丰富的智能终端,并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迎接端侧生成式AI应用百花齐放的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