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梅云枝荣获了“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民间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多年来,梅云枝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已整理了多部文献,涵盖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民间小戏、说唱、谚语、谜语、曲艺、仪式诵辞等多种文类。

梅云枝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源于他的家乡。自幼耳濡目染,他深深感受到民间文学在农民、渔民、工匠等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言:“民间文学是深植于生活文化中的。它不仅是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更是传承历史知识、培养民族团结和鼓舞人民力量的重要载体。”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激励着梅云枝不断探索和发掘民间文学的宝藏。

在梅云枝看来,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过去,由于广大民众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他们的文学创作只能依赖口头语言。这种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的传统,至今在很多场合依然保留着。梅云枝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走访,记录下许多口头传承的故事和歌谣,致力于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

梅云枝还指出,民间文学作品大多是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无数的唱述者和听众共同参与了作品的加工和琢磨。这种集体创作的过程,使得民间文学作品无法署名,却充满了群众的智慧和情感。梅云枝在整理过程中,注重保留这些集体创作的痕迹,力求真实还原民间文学的原貌。

此外,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也是梅云枝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往往会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包括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的变化。梅云枝在整理文献时,特别关注这些变异现象,认为它们反映了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的思想和才艺,对于研究民间文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荣获“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称号后,梅云枝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梅云枝还计划开展更多的推广活动,向公众展示民间文学的魅力,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梅云枝的卓越贡献,不仅为民间文学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发扬注入了新的动力。他的努力和成就,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的行列中,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