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荆州市荆州区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工作开展以来,荆州区八岭山镇聚焦新农村小区普遍存在的“没人管事、没处活动”问题,其中,以朱家岭村新农村小区为试点,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运用“五共”理念,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力量,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和村民幸福感,真正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集智集策 共解小区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岭村新农村小区住户召开“板凳会”

“现在大家都只扫自己门口的地方,公共区域都没人管。”“小区的环境卫生有人来长期维护就好了。”在朱家岭村新农村小区住户“板凳会”上,村民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共同讨论小区规划、环境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八岭山镇和朱家岭村的干部共同参与,以“共同缔造”的理念搭建村民议事协商平台,将议事会搬到村民家门口,与村民一起讨论小区建设、整治方案,充分调动汇聚党员群众智慧力量。

经过多轮讨论、多次征集意见,朱家岭新农村小区建立了长效的环境管护机制,采取“户集、村收、镇转”生活垃圾收运模式,用好公益性岗位,与小区内村民签订“门前三包”,每月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了小区环境管护由“自扫门前”到“四管齐下”的转换,破解了小区环境卫生缺乏长效管护的难题。

筹资筹劳 共建宜居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岭村新农村小区文体广场

朱家岭村以提升人居生活环境、丰富小区日常活动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村级建设共同参与、共同促进的模式,即“村党总支+帮扶单位+村民”的捐款筹资模式,以“小投入”撬动“大支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发动村民群众捐款共建,实现小区人居环境提升。

朱家岭村按照政府补一点、群众投一点、社会帮一点、集体贴一点的筹资方式,共筹集多方资金40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解决了小区缺乏活动场所的问题。

对于小区及周边环境乱牵乱挂、乱堆乱放等问题,朱家岭村的村干部通过与村民代表讨论协商,确定了“村集体+农户”共同出资的模式,筹集2万元在家门口统一修建了20个晾衣架,实现了便民利民和环境整治双促进。

在村集体的带领下,在村民群众的参与中,朱家岭村新农村小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

协同监督 共管环境治理

为进一步改善小区周边流域水质,保障村镇的水环境,朱家岭村在征求村民意见后,聚焦小区后湖水库生态情况和小区生活污水等问题,启动沿后湖水库生态修复及岸线整治工程,对小区所在的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拟修护湖岸线1500米,建设450米生态步道、草皮护坡、生态隔离带,以及1座公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岭村村民共同监督小区设施建设

朱家岭村组建了志愿义工、质监巡查、资金监管等三支队伍,号召小区党员群众自发参与监督,对每一笔项目支出都进行公示公开,目前累计有25名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监督建设及小区环境改善,真正打通了群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村级建设群众参与、协同监督,确保了项目资金使用高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质量过硬。

八岭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小商议”破解大难题,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朱家岭村发挥新农村小区微治理作用,引导村民群众共谋共建幸福家园。下一步,八岭山镇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不断丰富共同缔造的内涵外延,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真正实现村民群众同心协力解难题,携手共建幸福乡村的美好愿景。(供稿: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 通讯员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