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回顾我初中辍学的事。

忽然意识到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学习,同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原因。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一些父母与老师能有帮助。

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新的开始,那时我还是热情满满地学习。

从小特别喜欢听故事,看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所以我在班级里属于“知识面”比较广的。

老师对我的定义是:能白话。

这是一种东北专用语,就是比较能说的意思。

所以语文,特别是作文,属于我的强项。

PART 01

教育的开始和期望的背离

有一次期中考试。

刚发卷子十分钟,我的眼球就痛得受不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从小就患有红眼病(眼皮里面特别红),去镇上好几个医院都检查不出原因。

后来是我姑姑带我去县里的医院,给眼皮上打了两针才好的。

现在想想可能是眼压高导致的。

治疗结束回去,我本以为语文考试就算作废了。

没想到班主任说我可以补考(当时我们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

考完后交卷时的我还是喜滋滋的,因为这张卷子上的题恰好我都会。

本以为120分的卷子怎么也能考到一百分,结果只有八十六分。

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然后就去问老师,结果换来的是老师反复质疑是不是我抄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 02

挫败感与对学习意义的质疑

当然这跟平时的考试水平有直接关系。

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被冤枉,被质疑。

突然觉得学习考试这东西好像也没啥意义。

从那以后我就不怎么学习了。

以至于后来在学习中找不到价值感,才沉迷于虚幻的游戏当中。

PART 03

反思与成长:教育者的责任

现在想来。

那段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学习路上的挫折与痛苦,但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

好在我现在明白了。

学习不应该仅仅为了成绩或是他人的认可,而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兴趣的培养。

无论是教孩子,还是带团队。

真正要做的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并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对于父母和老师而言,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上的成功。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填鸭,更需要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的个体,最终能够在这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父母或领导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的真正作用不是塑造一个能够顺应现有体制的学生,而是培养一个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完整人。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说,教育已经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