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电动车巨人特斯拉(Tesla)迎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特斯拉在中国上市的新车已经顺利地通过了《信息安全技术汽车数据处理安全要求》的综合审核,并成为第一家满足上述苛刻条件的外国公司。这一业绩让特斯拉的股票一夜爆红,市值飙升了上百亿美元,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和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了全世界的关注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美国政府却是公布了《通胀削减法案》的最终版本,并且明确地指向了中国。据悉,新法规还包括一条备受争议的规定:如果用户购买的电动汽车是在中国制造或者装配的,那么他们就不能享受到最高7,500美金的优惠了。虽然政府官员表示,这一举措是为了减少美国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费用,并促进本国的制造业发展,但事实上,这样做反而会增加购买车辆的费用,从而迫使美国车企抛弃中国生产的廉价电池。

从广义上讲,新规定看似是一种“双输”的战略,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考虑。拜登政府以“中国产能过剩”为由,为其新能源政策进行辩解,然而,“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甚至在国内都未被普遍接受。

的确,美国政府谴责中国“过度补贴”和“不公平竞争”的太阳能光电产品、电动汽车和锂电池产业,而美国自己的新能源基建似乎也是一团糟。美国在主要矿物及稀土供应链方面所作的努力,至今仍远远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这也将进一步暴露出其缺乏远见、缺乏效率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虽然美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来限制中国的商品,但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依然没有好转。电动汽车销售疲软,以及电动自行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上的份额都很低,这一切都表明了消费者对于可供选择的电动汽车并不满意。另外,一些流行的国产电动汽车品牌将不再享受减税优惠,从而降低了购买汽车的欲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拜登政府坚持将责任推到国外,那么美国想要在电动汽车市场上与中国竞争就会变得更加困难。美国汽车业所处的窘境以及对中国的无端责难,只能延缓美国新能源发展的进程,而非促进其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糟糕的是,如此目光短浅的政策,不但阻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而且对美国的消费者和生产商都造成了伤害。世界其它地区,比如中国,欧洲,甚至是日本,都在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并推出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而美国则更倾向于保护那些已经过时的科技,同时扶持那些廉价的本地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完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如果美国的政策持续阻挠这个进程,不但美国消费者失去了使用更先进和更绿色的技术的机会,而且还会让美国公司在与世界电动汽车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所以,美国政府必须对电动汽车的政策走向以及如何执行进行反思。与其仅仅设置贸易障碍,还不如通过鼓励创新、减少生产成本等方式扶持本地工业。美国要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继续领导世界,就必须要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环境保护的目的。

归根结底,唯有公开与协作,才是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最好的战略。美国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从别人那里学到一些成功的东西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不仅关乎经济效益,而且关乎可持续发展,关乎全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