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顺

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呼和浩特市美术馆(书画院)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课题班成员

民进中央画院画家

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语境:思考与表现

安顺的中国画

文/ 徐恩存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作品,其特点是——在传统中延伸与蜕变,创作贴近时代脉动的作品,及相关联的风格、语言。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当代画家,无不在这整体氛围中,选择自己的表现形式与创作道路。

步入中年的画家安顺,正是在这个八面来风的时代环境中,体验并感受到全新的精神氛围,外部世界的日新月异极大地的启发、刺激了他的思维与灵感,给了他以不可竭止的激情和创作冲动;他的作品,因而焕发着少有的鲜活之气、灵性的笔墨特点、耐人寻味的意蕴和无法之法的郁勃生机。

安顺的作品,少有脱离生活的生编硬造,多为有感而发的倾心之作,或为写生而来的素材管理,亦或是对生活感受的提炼,所以,笔下山川、林木、屋舍、村落等,都在素朴、单纯与自然之中,体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与未被污染的魅力。安顺的作品,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强调直觉的感受,而非理性分析的结果,他也未被写实观念所束缚,笔墨发挥一任天性使然,强调意象表达中的“感觉”作用,舍去事无巨细的逼真写实性还原;因此,安顺作品中,以“写”入画、以“意”表现为主,笔与墨配合,辅助互动,用笔极见骨力、用墨氤氲淋漓,画面元气充沛,在“不似之似”中,见出浓淡墨色演绎的空迷离图景,“半是虚空半是山”之境界跃然纸上。

就作品而言,可以看出,安顺更注重水墨本体的体现与表达,并在实践中竭力展示水墨材质与笔墨性能之美、肌理之美,尽力发挥水墨氤氲效果与淋漓酣畅空灵飘逸的独特美感。

譬如,《十三陵碓臼峪写生》、《山寺烟岚》、《空翠湿人衣》、《山村》、《红广寺印象》、《腊月》、《古原寻幽》等作品中,都见出安顺个人特点十分鲜明的笔墨与风格。他常以没骨法为基调,笔墨齐下,并在局部或“画眼”处,勾勒杂树、村庄、人物,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且画面整体氤氲浑然,气息贯通,在笔墨的干湿、浓淡、枯润、疏密中,演绎出笔性、墨法与意象空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特别是以没骨法的浓淡用墨之法,画黄土高坡的土原,既增加了作品有限空间的气势与无限扩展,又在营造苍茫氛围的境界中,凭添了画面的“不确定性”,使画面的有限空间顿生动感与鲜活气韵,没骨法墨色在画家主观驾驭下,充分体现了画家个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趣味——即,坚持写意的理念,力避了“笔墨加素描”的时尚,并在消解表现对象的实体中,引入具有抽象形态的笔墨方式,把对象与实景意象化;譬如,《十里美景都入画》、《秋山归牧图》、《春到原上》、《西山欲雨图》、《人勤春早》、《古刹听瀑图》等,都是这样的佳作。

以《十三陵碓臼峪写生之二》为例,是可以见出安顺良好的艺术感觉能力与笔墨功力的。在这件长90公分,宽40公分的册页写生中,画家完全从印象出发,做出“感觉性”的瞬间捕捉,他删繁就简,舍去过多的细节,不做逼真描绘与刻划,而在瞬间印象中,定格大的空间关系、结构和基本走势,并在总体结构框架确定后,进行意象关系的调整与确定,在“有意无意之间”与“若即若离之中”,完成点、线、墨色的铺陈、配置与布局,虽无细致精微的刻划,却因“点到为止”的虚实互补和黑白灰的平面构成关系使然,使画面在二维平面空间中,呈现平远、深远与高远交迭与互融的丰富特点,在繁简、疏密、远近、虚实、干湿、浓淡中,使北方的山川、村落在以神写形、以虚实贯中,韵致十足,而给人以聊想和审美满足。

画家以娴熟的技法,一任胸臆直抒,率性而为,勾点皴擦涂抹与“平重齐留园”的笔墨综合表达,使他形成了“空疏美”与“黑密美”合一的绘画特点;上述作品,在随意勾勒的空疏山川之中,衬以林木的黑密,几笔机具金石意味的树干、枝条极生动地分割了有限空间,使之增加了层次与变化,画面因而产生了丰富的意韵与情调,枝条的勾勒,细看则见出草书的行笔美感,与随意的墨色浓淡相合,郁勃生机焕然发生,在千变万化中,笔笔贯通,脉络连结,笔接墨、墨接水、水接笔,画面空灵澄明,兴会淋漓。

显然,用笔劲健、干湿互融、浓淡一体,是安顺作品最为鲜明的风格特征。

近几年,安顺十分注重写生,在写生中寻找新的感受与感觉,在写生中培养灵感与激情,并在写生中酝酿新作品的雏形;写生使他把绘画理论转换为实践成果,他坚持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孕育自己的艺术,他的艺术因而充实、饱满、生动、鲜活。在“运造化于掌上,显万变之象与笔端”中,他得以用笔墨完成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他的艺术愈发在回归艺术自身的艺术本质中见出意义。

安顺作为当代画家,同样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成熟过程。他确信在辛勤耕耘中,才能收获丰硕果实;他的艺术果实当然也在时间历练中汁液饱满与丰盛;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安顺的艺术是他在现代语境中,思考与表现的必然结晶,也是他艺术上成熟的标志。

当然,安顺的中国画作品,同时还洋溢着他的一贯朴实自然、单纯简洁的特点,他从不故作惊人,而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在保持自己天性中,表现着他的梦幻,追逐着自己的理想,建构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愿意相信,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过程中,安顺留下的是坚实的步履和深深的印迹,只要把生命和艺术融于一体,生命的过程就是艺术的过程,他们将一起成熟,一起收获。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