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

诈骗分子已逐渐将“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

识骗能力较弱

诱骗未成年人上当

最近还有冒充“公检法”类的诈骗

瞄向学生群体

不仅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

更是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请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多名中小学生遭遇网络诈骗,被骗数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诈骗分子大多以被骗人员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警察(律师)调查为由,引诱被骗人员向诈骗账户转账,从而完成诈骗。

案例一

近日,某学生卢某某(12岁)报警,称其在“快某”平台上刷视频时遇到一名陌生人私信加QQ号,对方冒充律师说卢某某触碰了公司利益,然后叫卢某某把自己家人的银行卡照片发过去,验证码也发过去。卢某某不懂相关知识,按照对方要求拍照银行卡照片并发送短信验证码,当其母亲拿到手机看到多笔转账信息记录时,才意识到被骗。

受害人卢某某被对方以假冒律师的方式诈骗了79803.95元。

案例二

近日,某学生邹某某(10岁)在“快某”平台上刷视频时,收到“警察”发来的消息,称邹某某的父母涉嫌诈骗需配合调查,并警告其不要告诉父母。邹某某添加该“警察”微信后,与之进行了视频通话,并按照其要求偷偷将父母手机里的微信余额转给对方。

受害人邹某某被对方以假冒警察的方式诈骗了5994元。

骗术揭秘

01

进行筛选,取得联系

诈骗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手机使用人信息,发现系未成年人使用,便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取得联系。

02

恐吓、威胁

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胆小的心理,自称是“公检法”的工作人员,用“拘留”“坐牢”“涉嫌违法犯罪”等用词进行恐吓、威胁,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

03

目标指向家长的手机

诈骗分子确认受害人身边没有家长后,让其偷拿家长手机。

04

视频通话或远程操作

诈骗分子会全程与受害人开启视频通话,然后操控其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或者指导其用家长手机下载远程操作软件,远程控制家长手机进行转账。

警方提醒

1、“公检法”的工作人员办案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凡是以“公检法”工作人员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2、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开发,可检测手机是否安装涉诈软件,对诈骗电话、信息进行预警,能有效帮助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请您尽快下载并注册使用。

3、家长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防骗意识,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账号及密码,多关爱孩子,防止其沉迷网络。

来源:泉州市反诈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