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运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推进培育交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既有利于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更能够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

当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支撑。公路、桥梁行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交通运输与数字技术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交通运输智慧绿色转型。

近年来,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前所未有发展契机,公路、桥梁建设在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进一步总结长大桥隧智能建造与智慧管控的经验与实践,持续加大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助力桥隧产业高质量发展,《桥梁》杂志社联合茅以升桥隧科技馆暨茅以升纪念馆于2024年5月24-26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桥隧建设与管养技术创新及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

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4年5月24日报到,25-26日开会及参观

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二、会议主题、议题

主题

桥隧建设与管养技术创新及产业高质量发展

议题

1.桥梁、隧道工程建设发展与创新

2.桥梁、隧道工程建、管、养技术

3.桥梁、隧道工业化、装配化、智能化建造

4.长大桥梁智能化养护新理论新方法

5.桥梁管养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平台

6.桥隧产业融合发展

7.桥隧产业链细分领域发展及展望(材料、装备、制造、服务)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公路学会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茅以升桥隧科技馆暨茅以升纪念馆

《桥梁》杂志社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隧道专业委员会

江苏润扬大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桥梁》杂志社

协办单位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鞍山森远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百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感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高德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华瑞盟科贸有限公司

四、会议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报告内容

主报告

1.报告方向:对智慧公路的认识和思考

翁孟勇,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

2.报告方向:公路数字化和智慧公路建设

王太,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

3.报告方向:创新混凝土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

分会场一

1.夏国星,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原副局长

2.《张靖皋长江大桥智能建造、智慧工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李洪涛,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铁路处处长、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

摘要:以张靖皋长江大桥为背景,积极响应国家公路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要求以及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建造的发展趋势,围绕现场施工、工厂制造、监测检测、现场管理策划60余项智慧建设、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在工程实践中持续深化桥梁建设与数字技术融合,已形成一系列长大桥梁智能建造与智慧管控探索应用成果。

3.霰建平,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4.《大型沉井水力破土主动下沉控制技术研究》

张志新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摘要:分析大型沉井下沉姿态失稳的控制因素,研究提出基于分布式射流预破土技术的主动下沉控制技术:利用高压水流破土原理,在刃脚区域全面布置喷嘴形成分布式射流,分区控制开启,针对刃脚处土层不均匀、软硬不一,选择性将硬土软化,实现沉井底部承载力调控;将空气幕改为水幕,通过分区的开启时间、流量等参数控制,选择降阻的部位和程度,实现沉井侧阻力精准控制;建立配套供水系统,与现有取土下沉工艺结合,提高沉井的主动控制能力,降低失控风险。

5.《大跨度桥梁结构创新》

彭元诚,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

摘要: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跨江越海和深山峡谷桥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报告结合湖北燕矶长江大桥、观音寺长江大桥、枝江长江大桥、贵州六枝大桥等若干工程案例,介绍我国大跨度桥梁在不同垂度四主缆悬索桥结构体系、UHPC混合梁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等新型桥梁结构方面的创新发展。

6.《单塔空间缆斜拉-悬索协作体系缆索系统设计创新》

宋松林,中交一公院桥梁院副院长

摘要:报告介绍了一座2×638m单塔空间缆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缆索系统设计。大桥通过结构体系创新,优化了深水基础布置;主缆采用7mm大直径钢丝,并首次采用AS法架设空间缆;斜拉索尾索及交叉区端吊索采用智能拉吊索,进行实时监控;索鞍、索夹进行了构造优化,以适应AS法架设空间缆;锚固系统在传统AS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减重优化。缆索系统的创新设计,可为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7.《复杂条件下公路特殊隧道建设的工法实践与创新思考》

拓勇飞,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院副总经理,中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摘要:首先,聚焦近十年来,在复杂条件下公路特殊隧道建设的工法实践,阐述在日趋近乎苛刻的复杂地质、环境等条件下,分别以不同工法特点,分别结合已建在建的典型工程案例,论述山岭、水下、城市地下道路等类型隧道的关键技术、建设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强调创新思考的关键作用,结合AI智能跨领域技术等,为传统工法赋能,通过工法创新,提升新时代特殊隧道的建设水平。

8.赵定发,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香炉洲大桥项目总工程师

分会场二

1.景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

2.《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自工程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

吴波明,浙江交投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3.《智能型桥梁斜拉索载人检修车研制与应用》

王蔚,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摘要:大跨径桥梁中斜拉桥跨径从200米至1000米以上,适应范围广,现存数量最大。斜拉桥拉索是斜拉桥主要承力构件,设计寿命较短,容易损坏,为了保证桥梁安全,斜拉索需要经常检查维修。现有的斜拉索检修设备在安全性、便利性和适用性上存在不足,国内设备过于简陋安全性差,国外设备机构复杂实用性不够而且价格不菲。二航局研究团队研制的智能化斜拉索载人检修车,从工程实用出发,采用创新的技术和理念,很好的解决了安全性、便利性和适用性,研制的斜拉索载人检修车在苏通大桥拉索维修工程运用,各项性能得到验证,为国内外斜拉索载人检修工作提供了安全的新装备。

4.《跨海桥梁桩基冲刷固化土防护施工新技术及实例》

蒋海里,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摘要:针对复杂水域环境下桥梁桩基础存在的过度冲刷的威胁以及传统防护措施的不足之处,在桥梁领域首次引入在海上风电冲刷防护中得到成功应用的固化土防护材料及技术。本报告将结合东海大桥桩基固化土防护典型施工试验工程,介绍全国首次应用固化土防护桥桩的工程背景、技术挑战、试验验证、水下检测、施工工艺等内容,以及防护施工后评估的结果分析。该技术在海域桥梁桩基冲刷防护的首次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同时还将探讨未来在桥梁基础冲刷防护领域更多的应用场景。

5.《桥隧路面绿色养护和应急除雪》

韩文韬,鞍山森远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摘要:介绍绿色养护和应急除雪设备。主要包括:1、热风式再生修补车具有混合料拌合再生和高效快速修补破损路面两大功能,广泛用来修补桥隧沥青路面凹坑、龟裂等各种局部病害,也可拌合桥梁伸缩缝专用混合料;2、热吹式除雪车利用航空WP-5涡喷发动机作为吹雪动力,能迅速清除路面上的冰雪,一次最大除雪宽度可达20米以上;3、六合一除雪车是集铲雪、扫雪、破冰、刮冰、吹雪、撒布融雪剂(盐)于一体的多功能设备,能够迅速清除道路上不同雪况下形成的积雪和冻冰。

6.《公路隧道区域性集群化养护总承包模式实践》

秦洲,中交一公院瑞通公司副总经理

分会场三

1.《交通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赵喜安,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总监、战略与创新研究总院执行院长、战略研究院院长

摘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战新产业政策,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其中,高端化主要表现为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综合交通枢纽已成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智慧化体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其智慧化改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绿色化体现在新能源的应用,主要形式有交能融合等。

2.报告方向:工业化装配式桥梁技术实践与探索

周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3.《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建设关键问题探讨》

韩冬冬,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咨询事业部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摘要:结合长大桥国家工程中心近十年开展的锚碇科研课题研究,分别介绍了南沙大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狮子洋大桥、汉南长江大桥、沙镇溪长江大桥等锚碇基础开展的相关科研课题内容和主要结论,总结了大型悬索桥锚碇主要型式及各种锚碇型式现有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角度提出未来需要研究和优化的建议。

4.《钢桥梁智能制造现状与展望》

刘志刚,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摘要:报告介绍了中铁宝桥为提升钢桥梁制造技术,推动钢桥梁行业技术进步,结合钢桥梁结构特点,在钢桥梁智能制造技术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积极探索、研究和应用。分别从板材切割、钢桁梁杆件、桥面板板单元、钢桁梁大节段、箱梁总拼、涂装、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在智能制造产线设备、关键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建成了板材切割、桥面板单元、钢桁梁、涂装等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总体应用效果较好。后续将在智能化程度、机器人效率、功能性、小型化、数字化等技术方面进行进一步研发。

5.《大跨径桥梁钢结构智能制造发展与展望》

王建国,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摘要:在当前大跨径桥梁工程中,钢结构的应用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提高,对工厂制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报告以跨径桥梁钢结构智能制造发展与展望和核心,重点介绍了中铁高新工业桥梁钢结构协同制造云平台建设成果,钢结构协同制造云平台对桥梁钢结构制造全生命周期进行数据追溯采集,介绍全流程融合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该技术有效提升了制造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加速促进钢结构制造行业“碳达峰”,推动钢结构制造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6.报告方向:超大型钢桥面铺装新材料

张志祥,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更多精彩报告持续邀约中……

六、参观安排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而人们提起江苏,亦满是大江大河的气魄,南船北马的古道在这里交会,长江、淮河、运河在这里交融。古道、古桥、港口,无论走到哪里、行至何处,在江苏都能感受到底蕴深厚的交通文化。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京口瓜洲一水间”再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我们以交通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时,往往能发现更有趣的关联。

古道、渡口或许已经湮灭,古桥、古驿或许已经残破不堪,但交通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文明基因一直都在,借着这次会议的召开大会会务组也为参会代表准备了两条“一眼看千年,见证交通历史变迁”主题参观活动线路,参会代表可以报名其中的任意一条线路进行参观游览,让我们一起感受江苏的交通历史变迁。

参观路线介绍

A路线:酒店出发——参观茅以升纪念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前往五峰山长江大桥——参观扬州广陵休息区并用午餐,用餐后返程

B路线:酒店出发——参观西津渡口——参观茅以升纪念馆——参观五峰山长江大桥——参观扬州广陵休息区并用午餐,用餐后返程

参观地点介绍

茅以升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茅以升纪念馆坐落于镇江市润扬大桥公园,展示了润扬大桥的建设过程,该馆是集展览、科普教育、桥梁科技、桥梁文化、桥梁历史、桥梁现代化和观桥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江苏扬州运河三湾文化生态公园,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饮食风物;还能通过“运河湿地寻趣”、“河之恋”、“运河上的舟楫”等专题展览,看到运河沿线的戏曲诗词、舟船样式、市井生活,领略到大运河沿岸风物的美好。

西津古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津古渡,镇江文物古迹和文化胜迹保存最为丰富和完好的历史遗存,也是镇江“文脉”之所在。西津渡,古时候是一处渡口,现在位于镇江云台山脚下。

它是古老的、历史的,但同时它又是年轻的、现代的。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使西津渡逐渐淡化和削弱了作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因此,西津渡作为古代的交通要道,见证了中国交通历史的演进更替。

五峰山长江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峰山大桥(Wufengshan Bridge),是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境内连接丹徒区与京口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连镇高速铁路跨越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江都—宜兴高速公路(苏高速S39)跨越长江的工程。

五峰山大桥北起高红路,上跨长江水道,南至金港大道;线路全长6408.909米,主桥长1428米;大桥上层为双向八车道高速,设计速度为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向四线高速铁路。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Runyang Bridge),简称润扬大桥,是中国江苏省境内一座连接镇江市和扬州市的桥梁工程,是江苏“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中主骨架和跨长江通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起扬州南绕城公路,跨经长江世业洲,南迄于镇江312国道互通,全长35.6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扬州广陵服务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广陵服务区,位于江苏省S39江宜高速K18处,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境内。2021年6月30日,与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同步开通运营,是江苏新建最大、全国首个“双首层”智慧服务区。集智慧照明、智慧监控、WiFi、信息发布、数字广播等多种智慧化功能于一体。

七、桥隧建设管养技术及

产业高质量成果展

时间:5月25-26日

展区设置:展板区、特装展区、标准展区、大型机械装备展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参会人员

1.特邀领导及嘉宾

2.各桥隧业主、建设单位、养护单位、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相关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3.土木与交通类高校师生

4.桥梁产品生产、代理企业和相关设备制造厂家代表

5.新闻媒体等

九、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通知

扫描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

5月20日截止报名

十、秘书处

参会参展请联系

谢豆豆 18701653751(同微信)

松 宇 18600266655(同微信)

王越越 15210501799(同微信)

李拿云 18792433550(同微信)

邮箱

hymsc@foxmail.com

联系人:李天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552183635

稿件投递

联系人:裴小吟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264041120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喜欢请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