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Esther

最近很累,工作一直在加班,面对的客户也是个难搞的“茬”,身心俱疲。回家的路上一路在思考,这期专栏我要写什么,脑子里还能挤出些什么东西,我有什么除骂客户外想说的话吗?左翻翻右刷刷,看到What You Need一期话题:

——30岁,你学会“不嫉妒”了吗?

一秒击中了我的心口。因为我就是靠着“内卷”和“攀比”长大的孩子,这些情绪的背后,除了是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认可,或多或少,也夹杂着对他人的“羡慕”。而羡慕的近义词,即是“嫉妒”。

小时候的我比起嫉妒,更多的是羡慕:比如别人家庭和睦,我就会羡慕;别人可以买新鞋、买新文具,我也会羡慕。但我只会偶尔羡慕别人拥有我所没有的东西,不会嫉妒,因为小时候的我也拥有很多,既是学校的“天之骄子”,又被阿婆很多很多的爱包围,我并没有特别想要那些我所无法拥有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后来阿婆回了老家,我上了初高中,我就开始被满满的嫉妒所控制了——这更多的是在自我价值的认可上。而在高压的学习“晋升”路径里,这极大程度体现在我对“成绩”和“努力”的过分在意。

班里成绩好又看起来很努力的同学,会成为我内心的“假想敌”,我会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TA有多努力,我就要比TA更努力,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这种过度扭曲的攀比情绪,哪怕成绩超过了别人,也无法平复内心的焦虑。

现在回想,那时候的我大概在嫉妒他人的“回报”,他们可以带着积极的情绪去努力,并收获正向的反馈;而我不行,我只能靠着不断打败“假想敌”的方式去逼迫自己“内卷”,哪怕我胜出,看起来似乎打败了我的“嫉妒”,但看到他人并不为此在意的样子,更让我觉得自身的可怜。

好在我后面遇到了好的搭档,渐渐调理好“攀比”的坏习惯。当然,于我而言这或许也只是一种妥协,人外有人,我永远比不完,总有一天我终将面对我平庸的事实,那还不如早点认输,放过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到大学、到现在,我也不再“攀比”,不再“嫉妒”,不再敌视那些过得比我好的人,我让自己随流而飘了,更多的只是“羡慕”。

我会羡慕朋友圈里扎堆去留学的人,会羡慕在企业里过得绘声绘色的人,会羡慕有钱人,也会羡慕还有爱的人在身边的人。

但一切仅止步于“羡慕”,我不会去敌视他们,我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的状态:那些我所没有的,我不能强求;我拥有的不多,但也不少;我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没有执着的事与物,没有很高的志向。

可能是因为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平静的生活”即是我现在最想要的日子,而我现在有能力触及到了,我终于在认可自己上踏出了一小步。

“嫉妒”一定就是不好的吗?

我想也不是,会嫉妒就说明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有欲求,而我还不到24岁,却已经没有太多欲求,无法再去爱人,不会去展望更好的生活,这不也可能是坏事一件吗?

我现在会嫉妒的或许只有我爸吧(笑)。无论我在我阿婆和我妈那里付出多少努力,她们给他的爱永远胜过于我,这让我不甘,但也无可奈何。而这份“嫉妒”又是另一个无解的命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编辑排版|Vicky

■ 图片|来自AI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