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很多年前,网上有一种论调非常泛滥,就是“日军从未侵略过福建,因为日军就没看上过福建,当时我还深以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但是多年以后,随着对抗战历史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国内外各种资料逐渐被披露出来,我们这才发现,原来日本不是不想攻占福建,日军对福建的觊觎之心一直都有,只不过福建稳如泰山,日军根本打不过去,最后只能放弃。

那么,当时福建究竟有哪些可以依仗的资本,能让日军望而却步?在浙江省和广州省都已基本沦陷的大环境下,日军为何不对福建大规模进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现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始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正式向工业化国家转型,靠着开放经济给欧美国家打工,日本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日本拿着这些赚到的外汇,一边引进设备扩大生产,一边又从欧美国家大批量购买武器弹药,准备打劫邻居。

当时日本有个非常流行的理论,叫“征韩论”,顾名思义,就是征服朝鲜,然后再以朝鲜半岛为跳板,继而向我国进军,后来日本将这套理论付诸实践,在甲午战争中,日军不仅夺取了朝鲜半岛,还获得了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笔资金的涌入让日本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而这种进步一直维持到了193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这段时间内,日本国内的经济和社会整体蓬勃发展,餐厅、咖啡馆、啤酒馆、歌舞厅以及电影院随处可见,后来日本作家小熊英二在自己的著作中描绘了当时日本的生活场景,在书中,小熊英二写道:

“家附近开满了蔬果店、豆腐店、煤炭店、药店、澡堂、洗衣店、寿司店、咖啡馆、书店等各类食品店和生活服务店铺。自己家虽然只是普通平民,但也能上得起学,交昂贵的学费,平时还能学下棋,上剧院看歌舞伎表演和武打戏,每周看两次电影,一家过得其乐融融,充满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通过这些资本的积累,日本逐步积累出了侵略我国的军事力量,占领东三省后,日本从北向南先后攻占了我国热河、察哈尔、山东、山西等地,此后又一路进军,将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攻陷,当时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一度信心满满的对日本天皇裕仁说:“一个月内,解决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次年5月,日军海陆空三军并进,在厦门五通强行登陆,五通、前埔、黄厝、曾厝垵等地的民众很快就遭到了日军的屠戮,而在这之后,日军又两度占领了福州,所以日军从来都没想过放过福建,反而为攻占福建做了很多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41年4月,日军第48师团在日海军第一舰队海军陆战队2000余人的掩护下,从长乐、连江等地登陆,随即又攻向福州、闽侯、福清,好在当时国军第80师在对抗日军时使其遭受重大损失,日军无奈只能鸣金收兵。

1944年10月,日军第23混成旅团2000余人卷土重来,并从连江县的大澳、筱澳、官岭、浦口一带登陆,很快在日军的进攻下,福州二次沦陷,但当时国军对福州同样十分重视,因此在日军占领福州七个半月之后,国军发起收复战役,成功光复福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而在福州两度沦陷期间,日本对福州的资源掠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日军占领福州时,正值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经过徐州、长沙、武汉等一系列战役的打击后,日军虽仍有稳住战局的军事实力,但也意识到短期内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而在此期间,日本国内社会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从1939年开始,日本政府就颁布了《价格等统制令》,并按照该“统制令”统一对国内的物资实施配给制度,后来日本政府又接连颁布了《白米禁止令》、《决战食生活功夫集》等,使得日本民众不仅失去了白米饭,还被迫吃马铃薯皮、瓜果皮等边角料,有时实在饿极了,还要吃各种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然而,日本只是一个岛国,总面积也不过37.8万平方公里,即使日本全国紧衣缩食,能节省出来的战略资源也非常有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战争能继续进行,日本只能企图在我国“以战养战”。

只不过,我国虽然有大片国土沦陷,但由于当时我国还十分落后,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的区域不仅无法为日本提供所需的战略物资,反而还要日本人边建设边推进,而且投资了在短时间内也看不到回报,占领区没有物资反哺,所以日本索性盯上了沿海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39年2月,香港《华字日报》曾记录了日本在福建沿海的经济活动,为了最大限度的攫取其中的利益,日本占领之后火速封锁了厦门的港口,还建立了“株式会社”,垄断并操控当地的水产买卖,所有的交易都需经过敌人的许可。

此外,日本还用尽一切手段剥削当地百姓,从五金、棉花、木材、麻制品,到米面粮油,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实施物资管制,而在这期间,日本人还用了一些卑劣的方式,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当地百姓的财产拍卖充公,以此扩充军费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为了更方便的控制占领区的百姓,当时日本还培养了一大批汉奸,厦南海上渔业公司的包办方炳辉就是其中一员,通过操控这些汉奸,日本对占领区的资源掠夺更加便捷,效果也变得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不过,日本虽然对福建的沿海城市进行了资源掠夺,但始终没有再深入的往福建内地进行渗透,国人都知道,福建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这里地势复杂,城外是山,城里也有山,到江边了还是山,日军想坐车,甚至想用自行车进入,却发现这里连路都没有。

而且当时福建一带的基础工业非常落后,不盛产粮食,也没有工业设备,就连矿产资源都少的可怜,对于日本而言,福建内地战略价值并不高,实在没有非打不可的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当然,日本之所以不愿轻易突进福建内地,除了是因为战略价值不高以外,其实也是做了数次尝试之后的无奈之举,福建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但有八成以上都被山地丘陵覆盖,当时日军多为机械化大兵团作战,这样的地形对机械化部队十分不利。

早在1939年5月,日军就组织过兵力对南平市区中华路地段进行过袭扰,并使用机枪扫射,给当地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不过由于机械化部队在山地难以发挥效用,兵犯南平时,日军地面部队只能小股分散进攻,最终这股日军被国民革命军第13补充兵训练处击退,此后日军再也没有组织过大的军事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所以,日军从没有想过不侵略福建,反而对福建始终觊觎,至于为什么没有对福建进行过大规模进攻,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福建山多地少,易守难攻,日军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难以发挥作用。

其次是福建交通不便,资源较少,没有突出的战略价值,将大部队开赴福建腹地,战线又拉得太长,消耗过甚。

而更关键的是,当时日本已经走向穷途末路,资源即将被消耗殆尽,由于生产资料的短缺,日本甚至连军方的物资供应质量都开始直线下滑,前线作战所需的军用品也开始偷工减料,军衣、军靴的质量大不如前,到战争后期,日军甚至只能穿一些破破烂烂的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愿也不敢把战线拉得过长,因为兵力捉襟见肘,日军只能活跃在福建的沿海地区,靠着福建沿海的战略资源“以战养战”,以图将福建长期围困,最后再诱降,达到不费一兵一卒占领福建的目的,只不过这个计划还没成功,日本就已经全面崩溃。

而除此之外,福建百姓高昂的抗日热情也是日军不敢全面进攻福建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古以来福建的抗倭运动就盛行,常年与倭寇对峙,福建百姓,也养成了民风彪悍的特征,当时福建几乎是全民皆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而且福建还是最早北上抗日的省份,八闽子弟为了抗敌,牺牲了几十万人,如此彪悍的民风和高昂的抗日热情,又岂是日本这样的岛国人所能承受住的?

所以,福建并不是没有遭到日军的侵犯,相反的,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福建始终在与日本人作斗争,只不过相比于其他地方,日本意识到福建没有那么好打,因此在福建的军事行动也没有那么激烈,这才造成了“日军从未侵略过福建”的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但实际上,福建的抗日行动从未停止,正是因为先辈们的无畏牺牲,我国才能在日本人的践踏下重新站起来,驱逐外敌,在破碎的山河中重建家园,也正是因为先辈们的奋战,今天的中国才能实现从未有过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