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路过南阳某个路口时,抬头看了一眼路边的路灯牌,路灯牌上写着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

路灯牌上的这几句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男子随意查看了一下,但总感觉读起来觉得有点不对劲。

只见上面写着: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男子自言自语说:难道我小学的语文老师错了?不应该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吗?怎么变成惟恐了?南阳文旅,你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吗,来个权威一点的老师指点指点吧。

苏轼的这首词,是很多学生小时候必须背诵的一个作品,这么多年来,在小编的记忆里也一直是“又恐琼楼玉宇”,对“惟恐”一词的说法根本没有任何印象。

奇怪的现象发生在了评论区,网友们对于这个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各地有很多网友都表示正确答案就是“惟恐琼楼玉宇”。

更多的网友坚定地认为当年所学的就是“又恐琼楼玉宇”。

有人从网络上查到的这首词也有两个版本,有“又恐”版的,也有“惟恐”版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到底那个版本才是正版呢?

“又恐”和“惟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所不同,这差之毫厘的修饰手法,反而是文人很在意的。

小编家中刚好有一本《宋词三百首》的书,查找到苏轼的这首词,仔细查看了一番,顿时大感失望。

这本书里记录的居然并不是小编一直记着的“又恐琼楼玉宇”,而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惟恐琼楼玉宇”。

小编坚信小时候背诵这首词时并没有记错,既然同样也有很多网友的印象里都是“又恐”,那就说明当年的教材里就是这么写的,至于什么时候做出了更改,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