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话题#麦当劳给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今年3-4月,新京报记者先后卧底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和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发现两家餐厅均存在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炸油用到超标、偷工减料等问题。

“为什么不按标准执行?”面对问询,有员工反呛“不要问太多”,而餐厅经理也默许这些情况发生。

过期食材换标签“续命”

据报道,记者在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卧底时,当他发现制作汉堡的面包过期,并报告给后厨老员工后,对方非但没有处理掉食材,反而警告记者:“别吱声,你只管做单,时间条的问题,不用管。”

随后,老员工将面包包装袋上的时间条剪掉,并重新更换了一张。通过这种方式,本来在当天晚上就要处理掉的食材,被延长到了第二天下午2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0日,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解冻区,板烧鸡腿肉本于当晚10点到期,但到期后,员工将到期时间改到了11日14时。新京报调查组 摄

类似的情况在济南市中区济南大学主校区内的麦当劳济大餐厅店也有发生,门店经理甚至直接参与其中,篡改到期食材的时间条。

除了使用过期食材来制作汉堡外,一些门店的员工和经理在执行诸如“第二保存期”等内部标准时,常常未严格遵守。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已炸制的油炸食品应存放在保温柜中,若20分钟内未能售出,则需要废弃处理。然而,记者观察到,尽管保温柜每天都在使用,但其计时功能却从未被启用。餐厅的员工透露,“有领导检查的时候才开,日常我们都不开,到时间后‘滴滴滴’响,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5日,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员工为超期汉堡进行重新包装。新京报调查组 摄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鸡腿可能是预先炸制的,就连汉堡也可能是提前做好的。一旦员工对销量的预估出现偏差,便可能导致已做好的汉堡迟迟无法售出。为了将这些汉堡顺利销售出去,员工通常会被要求更换新的包装袋,加上一片新的吉士,再换个面包底盖,然后就作为“新鲜”产品出售给顾客。

定时洗手、定期更换抹布等卫生规定,同样是企业内部的重要操作标准。然而在卧底的麦当劳的后厨,计时器几乎成了摆设,而定时洗手和更换抹布等卫生措施,也只有在遇到检查时,员工才会严格遵守。

炸油用到超标,汉堡用料减量

众所周知,烹炸油在反复炸制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明确规定,食用油的极性组分数值超过27,就不能再继续使用。而且大部分餐品都要经过炸制的麦当劳,对这一数值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麦当劳对员工的培训课程中提到,在每天滤油之前,员工需要对炸油进行检测,极性组分数值超过24,就要更换炸油。

然而在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后厨的炸区,油槽内的油已经变成了墨色,而且过滤后颜色仍然没有什么直观的改变。就算如此,值班经理在检测极性组分数值后,并没有要求更换。而当记者质疑为何不换油时,有员工解释称,可能是因为周六、周日没有人检查,先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9日,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炸区,左侧油槽内的油过滤后仍呈墨色。送检的结果显示极性组分数值已超其规定数值。新京报调查组 摄

记者随后偷偷取样并检测发现,该样品的极性组分数值为26.6。这意味着,这槽油不仅已超过麦当劳规定的更换标准,且只差0.4就超过国标废弃标准,然而它仍然在被使用。

此外,偷工减料的情况也存在在两家门店中。例如,食材需要8个鸡蛋,但只要求用7个,员工称:“炒熟了也看不出来。”菜单上要求20毫升的酱料,员工只用10毫升,甚至特意准备了10毫升的酱枪。

食品安全问题曾多次被曝光

这次安全问题曝光后,今天(5月13日)9时20分,中新经纬致电上述两家涉事门店,均正常营业。其中,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工作人员表示尚未注意到相关消息,也未接到麦当劳中国总部的相关通知;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此事“不清楚”。

今天10时10分,中新经纬分别致电最新涉事门店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和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所属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已赴涉事门店进行调查取证”。

据此前报道,这并不是麦当劳第一次被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2021年10月,一名视频博主暗访安徽合肥的麦当劳餐厅,发现餐厅存在生菜发黑还在使用、更换到期食材标签等问题;2022年3月,南京某麦当劳门店的员工反映店内存在肉类食材过期后,仍提供给顾客食用的情况......

对此,光明网评论称:“ 经过这番调查,相信涉事门店很快会严格整改。但仅仅局限于此,那显然远远不够。涉事公司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总之,不能一边强调食品安全,一边逼着门店盲目降低成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食品安全要成为绝对红线,仅仅靠媒体曝光、舆论声讨以及企业自律,同样远远不够。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重点监督,发现违法违规乱象就对其依法严惩,只有提高商家的违法成本,才能形成警示效应。食品安全是餐饮业的生命线,任何企业都不能掉以轻心,此次风波再次敲响了警钟。 ”

(来源:凤凰网财经综合自新京报、中新经纬、光明网)

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加入会员|首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