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媒体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钧博士和韩金林研究员两位科学家,通过分析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和银河系外的射电源法拉第旋转效应分布数据,发现了在银河系中存在的一个巨大的磁环结构,从银心一直向外延伸到数万光年区域。这项研究填补了银河系磁场研究的空白,属国际首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项研究的精髓内容

在讲解这项研究时,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法拉第旋转效应。法拉第旋转效应是当电磁波通过磁场时,其偏振方向会发生旋转的一种物理现象。通过测量这种旋转,科学家们可以了解磁场的性质和结构。

韩金林研究员通过观测大批量脉冲星和河外射电源的法拉第旋转效应,测量出银河系盘区的大尺度磁场结构,发现银盘中的大尺度磁场的方向是沿着旋臂,并在旋臂之间翻转。这是本项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银晕区域,徐钧博士和韩金林研究员早在1997年就率先认证出法拉第旋转效应在内银河天空具有反对称的符号分布。这意味着银盘上下的银晕里存在着方向相反的环向磁场结构。这个结果非常震撼,后续也被更多的数据所证实,成为了银河系磁场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并被写入多本国际经典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徐钧博士和韩金林研究员提出一个创新的方法:将太阳附近的脉冲星法拉第旋率测量值作为本地星际介质的贡献从河外射电源法拉第效应天空分布的数值中扣除。这样,他们就能够得到巨大银晕的法拉第旋转效应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处理数据后,他们发现全部天空的平均法拉第效应呈现出对银道坐标的反对称分布,而且反对称分布不再局限于内银河区域,而是充满全部天空,从银河系中心区域一直延伸到其相反的方向。这个更加震撼的结果说明银晕中的磁环从离银河系中心6000光年一直延伸到5万光年(太阳大约在3万光年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河系磁场测量的难点在哪里?

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理场,其强度和方向难以直接观测。在银河系中,磁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星际物质的分布、恒星活动、星系演化等,这使得磁场的分布变得复杂且难以准确测量。

目前测量银河系磁场的方法主要依赖于法拉第旋转法和塞曼效应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法拉第旋转法主要适用于星际物质,而塞曼效应则主要用于测量恒星磁场。此外,这些方法还受到观测条件、仪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包含了数以百亿计的恒星、星际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这些天体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磁场结构。此外,银河系还存在多个旋臂、星系核等结构,这些结构也会对磁场产生影响,使得磁场测量更加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通过相应方法测量出了磁场,但由于磁场测量的数据量大、复杂度高,必须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噪声抑制、信号提取、模型拟合等步骤。这些步骤既需要运用先进的数学和物理方法,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中国科学家此项发现的意义

有一些网友提出,这面发现到底有什么用?说白了,意义非常重大。

最直接的有两条:一个是这一发现展现了银河系中一个未知的结构特征,表明银河系的磁场结构比之前认识的更为复杂。磁环可能是银河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银河系内气体和尘埃的动态和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是磁环的发现为宇宙磁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它可能与银河系磁场的生成机制密切相关,包括磁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了解这种大规模磁场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揭示宇宙中其他星系的磁场结构和起源。

同时,这一发现对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的潜在影响,因为磁场可能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磁环的发现可能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观测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暗物质在星系中的分布及其作用。此外,磁场与暗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对宇宙的膨胀和结构形成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巨大磁环结构,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银河系的新认识,还为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