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是不少股民又爱又恨的,爱之深责之切,这里面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我们要了解不同市场医药股的走势不同的根源。美股整体环境是牛长熊短的,这让美股各行业都受益的,尽管医药行业振幅很大,但美医药股经常上演单日大涨的走势,往往是源于新药研发的有效开发。而港股方面,走势更加离奇一些,经常是老千股和僵尸股交替的走势;A股则是过山车的走势,寒冬和酷暑的交替格外明显,这是值得思考的。
医药股近期走势的理解
美股方面创新药再度呈现了单日大涨,其中诺瓦瓦克斯单日大涨近100%,诺瓦瓦克斯与赛诺菲达成了一项价值高达12亿美元的许可协议,其中包括新冠和流感疫苗联合商业化,以及以7000万美元购买诺瓦瓦克斯4.9%的股份。此外,赛诺菲将支付诺瓦瓦克斯5亿美元现金作为预付款,并在达成开发、监管和上市里程碑时支付高达7亿美元的额外款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一款创新药,从候选药物确定,到临床前研究,到IND,推进到临床阶段,临床一期、二期、三期做下来,直到最终成功把药物推上市,每一个阶段都很坎坷,即便到了最后,都有可能失败,即便上市也很可能销售前景不及预期,导致成本无法收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实验本身也有差异。如果选择一个很弱的对照药,选择一个相对容易的临床终点,实验是容易成功,但监管能批准你上市吗?还有的公司为了赶进度,选择三期实验边做边跟监管沟通,但能不能被认可,是有不确定性的。因此,一些大的药企巨头会在实验之前,就跟监管进行充分的沟通,跟监管达成共识,再开始实验,一旦实验成功,基本就意味着可以商业化了,但市场对此是否认可又是未知。生物医药这个行业,正是被港股市场暴捶的行业,市场不分质地,泥沙俱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市场环境,Biotech没点绝活,确实是活不下去的,那些钱快烧完了,但药还在早期,或者看不到成功希望的,可能就真的会死掉一批了。为何美股方面,总会时不时现一些医药股暴涨?还是和政策鼓励有关系。美国创新药市场销售并不是价格驱动的,低价不能抢到份额,必须要实打实的药效和适应症范围,而欧洲一些国家对价格是很敏感的,哪怕是获批了,只要是性价比不够,一样不购买,反而是一轮又一轮谈判后才会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会有很多创新药企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展开非常庞大的临床,这样让对手望而却步,独占市场。国内是典型的销售驱动,比如一些非常非常靠后的PD1也能靠出色的销售能力快速上量到超10亿人民币的水平;包括疫苗方面,竟然不看有效力,50-100%竟然被看是一样的,完全看行政推动,所以这就是对药企科研是很大的阻力,甚至很多企业辛辛苦苦科研后,竟然被劣币驱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港股的强势是非常明显的,同期汇率升值,外资流入是主要推动力量,同时A股方面,资金抄作业,其中恒生创新药持续走强后,也拉动A股医药板块活跃。其实,港股的活跃也给医药板块很多启示,哪怕是再差,再渺小,再不被看好,到了自己的周期依然会有好的表现,所以,没必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耐心等待,用合理的组合配置,去伏击行业回归后的价值。接下来,我们从业绩和科研特征角度去理解行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