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今年4月汽车出口50.4万辆,同比上涨34%,按此趋势发展今年我国的汽车出口数量依然能够排在全球第一。

就在中国汽车出口蒸蒸日上的时候美国那边传来了不太好的消息。5月14日,美国白宫宣布在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的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提高了75%之多,由原来的25%上升至100%,相当于是原本的4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税是以到岸价为计算依据的,100%的税率意味着美国的进口商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的成本将是制造、运输成本的2倍,如一台电动汽车运抵美国后的所有制造成本、运输费用是2万美元,加征100%的关税让总成本变成了4万美元。

任何国家的消费者对价格都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这一举措显然会大大降低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的竞争力,价格方面没法和美国国内或其他国家进口至美国的电动汽车相比。美国通过贸易保护手段意在让中国车企退出美国市场。

不过,目前来看该措施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中国本来就不怎么出口汽车至美国,更不要说电动汽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为2023年我国出口汽车数按目的地排名图。

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023年分别出口了90.9万辆、41.5万辆和21.7万辆,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是另外三个接收中国出口汽车数排在前十里的主流西方国家。

美国在这份榜单里排在第14位,仅为7.48万辆。此外,中国的出口汽车依然是燃油车为主、电动汽车为辅的格局,这意味着出口至美国的电动汽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才说别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4倍关税但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既然毫无现实意义拜登政府为何要把矛头对准中国电动汽车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政治需求。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拜登谋求连任,特朗普有意夺回大权,两人之间必然爆发一场激烈的大战。共和党和民主党均有自己的“票仓”,想要赢得大选关键看中立州的选择。

拜登政府这个时候出台关税措施瞄准的是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选民关心的问题,希望通过电动汽车转型重振美国“铁锈地带”的制造业。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政治目的非常明显——讨好这三个中立州的选民以获得足以击败特朗普的选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给西方世界“打模子”。

美国的石油价格便宜,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欧洲不同,原本就不怎么产原油,与俄罗斯闹僵后更是失去了最大的能源类产品供应者,这几年在石油和天然气上花了不少钱。欧盟国家的消费者对用不着加油的电动汽车是很有兴趣的。

去年10月欧盟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就会出台加征临时关税的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老大哥,美国先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了4倍关税,这是在给欧盟“打模子”,就差直接告诉欧盟别调查了,按照我给出的方案征收。

另外,澳大利亚也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国之一,2023年的出口量排在第四,会不会也效仿美国对华征收4倍的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呢?

美国坏就坏在哪怕自己不直接动手或者动手了没有直接效果也能借别人之手达到目的,典型如代理人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未雨绸缪。

虽然电动汽车并非当下美国国内市场的主力车型,但未来就不一定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即便是美国也有这方面的转型需求。

引导产业转型除了给钱、给补贴外“给希望”同样重要。什么是“给希望”呢?简单来说就是让本国企业能够感受到做这件事情是有未来、有利可图的。

试想如果美国的大街上到处是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后者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拥有成熟的产业链,你觉得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还有多少信心重金投资建厂呢?先未雨绸缪,扫清障碍、排除掉最大的竞争对手,推进转型电动汽车战略时美国的车企们才会愿意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解了以上三个原因便能搞明白美国看似毫无意义的举动隐藏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如何反制呢?说对特斯拉征收对等关税显然是胡扯。关税是外国商品运抵本国口岸时征收的一种税收,特斯拉在国内销售的汽车全部是上海工厂制造生产的,属于“国产”货,不是进口货,无法征收关税。

而在其他方面限制特斯拉其实是在惩罚自己。特斯拉的绝大部分零部件是由国内厂家提供的,所谓的报复美国最终演变成报复自家的企业和产业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好的化解方式是扩大内需。

美国经济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始终保持旺盛的国内需求,内需不受地缘政治影响,是一国经济的基石,中国的内需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

2023年全国消费支出为37.38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不到30%。若提高至40%一年能多出13万亿元的内需,哪怕增加1%也是将近1.3万亿元了,可以承接国内大部分行业的产能。内需增加后有助于中国经济进一步摆脱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规避地缘政治造成的不利影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