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发生了许多大事:

第一件事:联大一幕惊动全球!

据环球网综合半岛电视台、美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吉拉德•埃尔丹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谴责联大通过涉巴勒斯坦入联决议,并现场粉碎了《联合国宪章》。综合《卫报》及美联社发布的现场视频片段,埃尔丹在会上发言称,“今天,我将为你们撑起一面镜子。”他随即拿出一个小型碎纸机,将《联合国宪章》封面插入其中进行粉碎,嘴上还说“你们在亲手撕毁联合国宪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一如当年的卡扎菲,同样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但卡扎菲的下场如何,全世界有目共睹。2016年《纽约时报》曾曝光了部分解密文件,在被联合国彻底抛弃,以及利比亚内战爆发前,卡扎菲曾通过中间人联络美英法俄政要、联合国和非盟外交官,试图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最终只得到一句“他们只想除掉卡扎菲”的回应。

还记得埃尔丹在联大投票前说的话吧,如果敢通过,美国会切断对联合国的资金支持,这种赤裸裸地,黑手党式的威胁,已经完全取代了二战后几十年,美西方尽全力宣传的所谓“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以色列可以孤军奋战,如果需要,会用指甲去战斗。所以现在,以色列在进行一场什么战斗,是杀死更多巴勒斯坦妇女和儿童的战斗吗?

这番激进动作令人瞠目结舌,但也说明,以方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结果,毕竟在表决之前,埃尔丹就曾搬出美国,威胁联合国若敢接纳巴勒斯坦,就让美国停止资助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事实证明,美国霸权对联合国的影响越来越有限,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给巴勒斯坦人造成的伤害,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愿意为巴勒斯坦发声。

从以色列代表不计后果的疯狂举动来看,或许他和他的祖国都忘了以色列是如何建国并立足的了。我们知道,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犹太民族表示接受并在此基础上于1948年5月宣布建国,国名以色列。可以说,若是没有当年这份获得联大通过的决议,以色列怕是根本不可能建国,连成为一个带有主权性质的实体都很困难。

第二件事:中美要联手干大事

据环球时报报道,5月8日至9日,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和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共同主持,两国相关官员参加会议。双方期待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于5月29日-30日在加州伯克利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中美两位新任命的气候特使,首次进行正式会面,而彭博社则在双方会谈后表示,中美两国已就气候合作达成共识,承诺为減少甲烷而共同努力。波德斯塔指出,双方进行了“深入”和“实质性”的讨论,包括解决导致全球变暖的甲烷排放、能源转型,以及应对全球变暖地方行动的技术会议。波德斯塔还提到,中美必须控制好气候问题,没有比美国和中国来带头这件事更为重要。

中美决定推动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结全球塑料污染的国际文书,支持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强两国州、省、城市间在气候领域的合作,并努力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此次中美气候变化会谈,显示了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两国在推动全球气候行动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领导作用。期待后续的合作措施能促进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第三件事:尹锡悦坐不住了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5月10日宣布,韩国外长赵兑烈将于5月13日至14日访华。韩联社透露,中韩双方除了将就两国关系发展方向、供应链合作、朝核和朝鲜问题等事宜交换意见外,还将就中日韩三方峰会的具体日程和议题等进行沟通协调。韩国外交部官员此前称,中日韩三国拟于5月26日至27日在首尔举行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目前三方正在加紧协调准备。韩国方面对此态度积极,韩国一些舆论认为,这是韩国政府致力于调整对外政策,开始“找平衡”的表现。

在中日韩合作中,中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4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重视中日韩合作,并希望三方共同为举行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这表明中方对于推动三国合作,共同应对地区挑战持有开放和合作的态度。上一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成都召开。在那次峰会上,三国领导人就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区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去年11月的中日韩外长会上,三方同意为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加紧相关筹备工作。

据报道,韩国政府正积极筹备中日韩三方峰会,这是四年五个月来三国领导人再次举行峰会,具有特殊意义。韩国之所以急于推动此次会议,一方面是因为按照轮值,韩国应在中国举办峰会后接棒主办,这是一种外交礼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与中国关系的紧张局势。韩国总统尹锡悦上台后,由于一些政策决定,中韩关系变得紧张。尹锡悦政府的一些举措不仅影响了两国的外交和经济合作,还导致韩国国内民意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

在此背景下,岸田政府急于与中国恢复贸易关系,以期转移国内视线,提升支持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禁让人对其政府的远见和责任感产生质疑。与此同时,中韩关系也经历了不小的波折。尹锡悦政府的亲美政策一度让双边关系陷入低谷。然而,自去年王毅访问韩国后,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回暖。这一积极变化为即将举行的中日韩峰会增添了更多期待。此次会议不仅关乎三国的经济利益,更对东亚地区的政治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推动中日韩峰会,其实是在试图塑造外交成就,从而提高韩国总统尹锡悦的支持率,韩国在内政上已经无法有突破,为此在外交领域就有了动作。在尹锡悦推动中日韩峰会的时候,日本也是积极响应,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有一样的囧迫局面,也就是支持率太低,为此就有了“一拍即合”的局面,对中国来说,是不会放弃对话和沟通的机会,因此也会促成中日韩峰会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