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5日清晨,一位老人准备穿过新街口外大街去北师大的操场晨练,却在半路被一辆公交车撞倒。尽管老人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这位老人名叫刘仁静,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时仅存的“一大”代表。

刘仁静,1902年生于湖北省应城市城中街,出身于一个开杂货店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在家里开私塾谋生,母亲是家庭主妇。

刘仁静自幼聪明好学。上中学后,他阅读了许多进步刊物,如《新青年》、《甲寅》、《学生杂志》、《科学》等。

1918年,刘仁静年仅16岁,考入了北京大学,在哲学系和英语系学习。他在北大期间博览群书,专研理论,思想得到了提升,视野也得到了开阔,理论水平非常高。他不仅精通英语,还能流利地使用俄语,因此被称为“北大三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四运动爆发时,刘仁静积极参与,到处奔走发表演讲,成为学校里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他和其他爱国学生一起参与了“冲进曹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等行动。

1920年,李大钊等人在北大红楼发起成立了党在京的早期组织——党小组,刘仁静成为了其中一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李汉俊家召开。刘仁静和国焘一起代表北京小组出席了这次历史性的大会。在这次“一大”中,刘仁静是13位代表中年龄最小的,当时只有19岁。他的参与和贡献为党的早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刘仁静上海留学开始,他对《资本论》的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自己的思想奠定了新的基石。

1922年,陈独秀率队赴莫斯科参加会议,刘仁静因能熟练掌握俄语,成为陈的代言人。然而,在国际列宁学院学习期间,他的思想逐渐向托派倾斜,深受托洛茨基的影响。托洛茨基对他言传身教,刘仁静受益匪浅,更是一往情深地追随其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夏,刘仁静鲁莽地前往土耳其普林基波岛,探访被流放的托洛茨基。这次冒险旅程不仅展现了他对导师的虔诚,也为他后来在中国托派活动的开端埋下了伏笔。

然而,刘仁静的坚持也带来了后果。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托派运动,但却遭到了党内的斥责和排斥。即便在恽代英的劝说下,他也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导致被党开除。

随后的人生轨迹颠沛流离。被国民党逮捕、判刑,投靠国民党,参与抗战,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仍在国民党政治研究室任职。

刘仁静,在全国解放之初并没有选择前往台湾,而是留在了上海,后来又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他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亲自找访和耐心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痛改前非。1950年12月底,他特地发表了一篇声明,详细说明了这些年来的复杂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刘仁静被安排进入北师大教书,不久后又调到人民出版社任编译工作。在特殊时期,他曾一度受到冲击,但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很快就获得了自由。为了保护他不再受到冲击,有关部门将他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并为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直到1978年,一切重归平静后,刘仁静才回到了家中。

刘仁静对党的恩情一直铭记在心,他曾感慨地说:“共产党对我仁至义尽,不管我犯了多大的错误,还是没有抛弃我,给了我生活的出路。”

1986年后,刘仁静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然而,他在这一岗位工作了短短一年后,因车祸不幸离世,享年85岁。

尽管没有悼词,但他的原单位还是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其骨灰也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刘仁静一生经历复杂,难以评价,但他始终对党的恩情心怀感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