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东莞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东莞唯一的市属精神专科医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重要性由此越发突显,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为更好推介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各专科专家,我们特别推出麦洲岛的心灵之窗系列报道,盼望通过这一扇扇“窗”,让更多人更加真切、直观地了解精神科医生。

为保护隐私,我们隐去了所有患者的姓名和图像,但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他们都是与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普通人。但愿他们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迪,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01

01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医科诊室内,副主任中医师苏炯强正静心为来诊者切脉,从气血的流动到五脏的和谐,从经络的畅通到天人合一,他在“望闻问切”中勾勒生命的轮廓,于“理法方药”中描绘国医治疗的精髓。

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是苏炯强出门诊的日子,其余大部分时间,他都奔走于住院部病区,与各科专家一起综合会诊,为精神障碍患者带去良方。今年年初,市七院中医科创建,苏炯强心怀热爱,肩负责任,加入市七院中医团队,以中医之道,为更多患者点亮不灭的健康明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02

治疗精神障碍,

治疗精神障碍,

中医“绿色疗法”愈发受青睐

中医“绿色疗法”愈发受青睐

相较于其他诊室,市七院中医科门诊诊室显得更加整洁,墙上整齐挂满了“望闻问切”中医国粹图表,诊室隔壁的中医理疗室,整齐排列着理疗床,张贴着人体经穴部位图。

看诊后,苏炯强就在理疗室为患者施针,随着他的手指舞动,患者原本焦虑不安的神情逐渐回归平静,紧皱的眉头也在舒缓。

针刺对于轻度焦虑、抑郁、失眠症状有着明确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

在现代医学的浪潮中,中医曾一度被边缘化,甚至不少人存疑“中医能治疗精神疾病吗?”

精神疾病,提倡早发现、早干预,这与中医“治未病”概念如出一辙,苏炯强说“好比草坪上生出的杂草,刚开始长时就要连根拔起,而非等杂草丛生再去修剪”。

其实,中医对精神疾病的研究自古就有竹帛记载,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并未对这些疾病分门别类的明确界定,中医看病讲究整体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炯强解释:“中医学无‘抑郁症’‘惊恐’等病名,多将其归属于情志病范畴,称为‘郁证’‘心悸’等”。对于失眠问题,在中医看来,是阳不入阴所致,如《伤寒论》提到的 “栀子豉汤证”主治“心烦不得寐”,再如《素问·逆调论》提到的“胃不和而卧不安”等,历代医家对不寐都有深刻论证以及对症药汤剂和疗法。

作为莞邑青年中医药传承代表,苏炯强身上肩负的不仅是悬壶济世之道,更是国医精粹的传承与创新,“我有责任去挖掘古人医药瑰宝,结合现代医疗技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全面、不良反应更小的治疗。”苏炯强说。

03

03

母子齐失眠,

母子齐失眠,

辨证异方巧手回春

辨证异方巧手回春

对于患者本身,很多时候中医的作用不止于疗效,更在于对中医天然的信任感。例如许多中老年人,他们不能接受自己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但可以接受和理解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

苏炯强就曾遇到过这样“固执”的患者。刘叔(化名)多次被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症,但他始终不认同这样的诊断,依从性很低,既不服药,亦不肯接受治疗,久而久之他时常胸闷,还引发了睡眠障碍等问题。刘叔子女想,既然老人家思想一时难以改变,索性带他看看中医。苏炯强四诊合参后告诉阿叔他这是肝气郁结所致,并辩证使用对应汤剂为他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刘叔这样的老人家,在中医的语境下,他能够明白自己为何情绪低落、失眠多梦,以及为何时常感到胸闷、胁痛。他也更愿意去接受和面对自己的疾病,从而在治疗上更加积极配合。”苏炯强解释道。

“无偏不成派”,中医学门派众多,苏炯强还是东莞市叶氏滋阴润肺学术流派第六代传承弟子,在辨证治疗上,他坚持兼收并蓄,取一家之长,放眼百家之精华。

“药物素有灵,苦无奇方医奇病”这句话深深烙在苏炯强脑海中。中医基础理论是“道”也是本,滋阴润肺、扶阳、攻邪是“术”也是法,唯有结合患者病情五运六气的辩证论治,以“道”驾驭“术”,才是药到病除的“奇方”,他细心推磨每一味药,反复推敲每一剂量,并吸收针灸学中的“对应效法”,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五十多岁的王先生(化名)失眠已有二十年之久,在他的认知中,失眠不是病,随着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原本能睡两三个小时的他,睡眠时间更加缩短,迫不得已才就医,苏炯强为其开了药方,服用几副中药后他的失眠便迅速好转,“原来这才是睡眠!”王先生感叹道。

很快他便带着母亲找到苏炯强,原来八十岁的母亲同样患有失眠,母子一直认为失眠不属于疾病,自然也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睡眠”。

“年纪大了,每天睡两三个钟也能凑合了”,王先生的母亲几十年也是这样“将就着”,苏炯强诧异之余,更暗下决心让饱受失眠折磨的母子享有健康睡眠。

“因病施治,因人而异”,是苏炯强始终秉持的理念。虽同患失眠,王先生母子的失眠证型却不同,苏炯强在施治中对两人应用不同的药汤剂,“中医的魅力在于个体化治疗,每一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去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炯强的治疗下,王先生的母亲每天睡眠时间延长到了五小时左右,老人家仿佛换了个人,精神焕发,走路带风。

04

04

中西协同治疗,

中西协同治疗,

为提高疗效敢于守正创新

为提高疗效敢于守正创新

长期以来,中西医之争不断,至今无一定论,“不能说谁一定优于谁,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与短板,其医治的途径和方式不同而已”,在苏炯强看来,西医强调精准,造影、化验、超声波等诊断手段能够发出“科学的判断”,中医则看重人的整体性,讲究阴阳虚实,“望闻问切”和注重人体阴阳调和的观点恰是中医的生命之源和特色。

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上,苏炯强推崇采中西医之长结合治疗。

“中西药同时并用时,要权衡可能的反应”,苏炯强说,“特别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要考虑到他有基础病的可能”,结合西医呈现的“人体数据”,排查危险病因,谨慎用药,中西协同提高疗效。

从综合医院内科转到专科医院,苏炯强说自己抓住了切入精神领域的契机,恰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准备组建中医科,招揽中医人才,希望能为更多患者提供个体化、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刚来到市七院,他便立即开展工作,负责全院的中医会诊,对于急、重病人,在控制住病情的基础上,苏炯强对患者辅以中医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市七院中医科已配置三名中医医师,同时还开展针灸、中药贴敷、中药熏洗、耳穴圧豆、推拿等保健疗法,通过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等项目,共同为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05

05

以市七院为主阵地,

以市七院为主阵地,

扩展精神中医药治疗领域

扩展精神中医药治疗领域

中医的出身,学校、祖传、从师三马并行。从本科到研究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是苏炯强的母校,在那里,苏炯强初次对中医产生了崇敬之心。走上中医之路,是“阴差阳错”,一开始苏炯强也认为中医是门“玄学”,直到导师的三剂汤药彻底治好他脸上的痘,他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中医的神奇,他开始端正态度潜心钻研,中医的博大精深让他痴迷,怀着对优秀中医文化的敬畏之心,自此之后他便一头“扎”进中医浩瀚的海洋。

毕业后,苏炯强回到家乡东莞工作,并拜师东莞名医叶柏深,传承叶氏滋阴润肺学术流派,苏炯强说:“传承是中医的生命力,创新能够推动中医发展”。读经典、多临证,他对中医理论理解更深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创新,除此之外,苏炯强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在师父的带领和指导下,他参与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梦想,有信念,中医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苏炯强信心满满,在中医药学守正创新之路,他坚定不移跋涉,以市七院为未来的主要阵地,不断开拓中医诊疗新方向,用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以开拓中医药治疗精神障碍新方式的坚定实践,更好地守护东莞市民身心健康。

来源: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