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通讯员 栾爱强 潍坊报道

潍坊安丘市境总面积1712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区,866个行政村,全市户籍人口数97万人。一般而言,村镇居多的城市往往存在医疗资源集中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条件不足等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在安丘正被逐步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丘市人民医院北院区

2023年末,在潍坊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潍坊市卫健委将“推广安丘市经验”作为2024年潍坊市医政工作重点;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赴山东调研,安丘在卫生健康方面的典型做法受到调研组的肯定……

这个潍坊南部的静谧小城,在卫生健康领域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推行县域医共体,资源沉下去、服务提上来

医疗卫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重要事业,“看病”是民众的心头大事。以往,基础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医疗条件弱、专业水平低、不能满足人们看病需求,只能长途跋涉去县级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庵上中心卫生院病房

在安丘,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庵上村村民马先生前几天不慎摔倒,手心被木头刺伤,虽然进行了冲洗消毒,几天后却越发严重,疼痛难忍的马先生去了庵上中心卫生院(也称安丘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庵上分院),“来到这我就放心了,肯定没事了。”果然,经过医护的专业处理,在马先生的伤口中找到一个拇指大小的木刺,从准备到包扎结束,仅用了10多分钟。提起以前的庵上卫生院,马先生记忆犹新。“这里以前是平房,不论是买药还是输液、看病,所有人都挤在一个大厅里,特别拥挤,厕所异味也大,和现在的情况不能比,现在卫生院水平很高,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做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庵上中心卫生院门诊病房楼

庵上中心卫生院一改往日模样,平房摇身一变成了六层门诊病房楼,还建起公共卫生楼和生活服务楼,有8间诊室,138张住院床位,还有中医推拿针灸室、规范化实验室、输液大厅等单独空间。硬环境上升的同时,医疗专业水平也拔节生长,安丘市人民医院定期会选派医疗专家前来长期坐诊、带教和手术,医疗技术有了保障,庵上中心卫生院不再是只解决群众头疼、感冒、拉肚子等简单问题的医疗机构,常规手术也不在话下。在变化的推动下,庵上中心卫生院门诊量从日均50人增长到日均160人,五一期间,日均就诊人数达到了240人。

这些改变,得益于安丘市当前布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建设了安丘市人民医院与庵上卫生院、石埠子卫生院、红沙沟卫生院以及安丘市中医院与景芝卫生院4处紧密型医共体,迈出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医的关键一步。

让老百姓成为最佳受益者是推进医共体建设的目的,为了实现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同质化发展,医共体系统内的人事、财务、资产、业务管理、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配送实现了“六个统一”;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县级医院医疗服务,启动了“专家+技术”双下沉工作机制,牵头医院选派各临床科室主任、业务骨干定期到成员单位开展专家坐诊、业务查房、手术等业务,下派专家常年轮流坐诊,把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据了解,2023年,安丘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到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6.1%,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3.7%,其中医共体成员单位庵上卫生院全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7%,出院人次同比增长57.6%。

安丘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群众“看病难”的就医现象将被逐渐减弱甚至瓦解。

整合型门诊,就医体验好起来,群众笑起来

用医保卡、身份证、医保码就可进行挂号登记,登记完成后,工作人员帮助患者选择诊室,随后生成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导诊单,患者凭二维码在整合型门诊处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信息的测量,所测得的数据会直接上传到大夫诊室及个人健康档案中,这样的信息采集不仅减少患者的就医时间,还为医生监测患者身体情况提供便利。这是记者在安丘市金冢子镇卫生院体验到的就医流程,也是安丘市当前着力打造的“整合型门诊”流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冢子镇卫生院是安丘市首个整合型门诊,目前日均接诊200余人次,辖24处一体化村卫生室,服务人口4.2万人,配备设备齐全的16排螺旋CT、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数字化X光机,彩超机等医疗设备20余台(套)。是山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区首批试点单位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承担单位。

在这里,记者发现,患者和医护的关系并不“冰冷”,反而很“热乎”,医护似乎对多数患者“了如指掌”,患者对医护也有很强的信任感。“在基层医院,老年患者占很大的比重,与青年人相比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有所下滑,所以我们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就医流程的简单化与清晰化。简化了流程,增进了感情。”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道。

了解患者,互相信任,医患粘度高,正是安丘市推行整合型门诊的特色。在整合型门诊的基础上,金冢子镇卫生院推出“十二项便民服务”举措,有健康管家、院前就医指导、基层首诊就诊安排、向上转诊联络、建立和维护健康档案、全程导诊等多项服务,向群众需求发力,改善群众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健康管理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一季度收尾后,金冢子镇卫生院在统计时发现,一季度共收到12面(封)来自患者和家属的锦旗、感谢信。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的背后都洋溢着浓浓的医患深情。这些情景,在安丘乡镇卫生院已是常态,也是整合型门诊的一大收获。

安丘的整合型门诊,还得从前说起。2022年,安丘市入选“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区”,此后,安丘经过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决定开启打造整合型门诊的道路。通过流程再造,以患者需求为依据,整合院前、院中、院后与诊前、诊中、诊后等服务流程,由家庭医生、医生助手、临床医生共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建成集慢病医疗保健、全科专科诊疗、技术管理、信息数据融通于一体的整合型门诊。

目前,安丘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整合型门诊”。2023年,整合型门诊共接诊高血压患者22218人次,糖尿病患者8415人次,整合型门诊就诊人次占门诊就诊总人次比例达到80%以上。

推进全民健康,安丘用心托举“健康梦”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以来,安丘在诊疗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综合管理等多方面下实功,推动基层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托起群众的“健康梦”,让老百姓更有“医”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心梗,很多人背后发凉,毕竟心梗是突然发生且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救治“刻不容缓”,每分每秒都生死攸关。4月10日,安丘市“心电一张网”正式启动,安丘市人民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100台便携式心电图机,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87家业务量较大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后,会传到安丘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进行诊断,发现心电图异常的,由专业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安排转诊或现场指导紧急救治。据了解,“心电一张网”运行了一个月,成功抢救了8名急性心梗患者。

急性心梗等突发疾病对救护车的需求很大。像安丘这种乡镇较多、布局分散的县级市,人口大多分布在农村且多为老年人,这种情况下,建设基层医疗综合急救体系非常重要。于是,安丘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搭建区域急诊急救体系,在医共体成员单位开设急诊科,加强急危重症患者识别能力,配备8辆120救护车,24名卫生技术人员,打造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为救护车安装5G设备,配备监护仪、气道管理设备、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医生可以立即进行抢救,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及时,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提升,为急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中医药有很多值得发掘的宝藏,在基层更是大有可为,毕竟,中医在亚健康的调理和对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往往具有独特优势。在金冢子镇卫生院,记者注意到很多患者在就诊时选择了门诊楼内的国医堂中医诊室,进行针灸、理疗、推拿、拔罐、熏洗、敷贴等中医治疗项目。经了解,“国医堂”是安丘市乡镇卫生院的“标配”,为了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安丘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运用多种中医方法和手法为群众提供中医药综合服务,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安丘用着实招硬招,规划守护群众“健康路”的每一步,让群众更好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绘制全民健康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