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片中,总是能够看到密集的战斗机,在空中对某座城市某个目标进行“地毯式轰炸”,这种战术对于二战时期的盟国国,是他们惯用的轰炸战术之一。因为这种轰炸战术,可以快速让战略目标得到炸弹的蹂躏,迅速杀伤摧毁某一地区的人员、装备,从而达到迅速压倒对方士气,摧毁战略目标的目的。这种如同在地板上铺地毯一样的“地毯式轰炸”术,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遭受轰炸后的城市

在上世纪20年代,意大利军事家所著《制空权》一书中,首次描写了用空军轰炸敌方军事、工业、经济中心,使敌军快速屈服的空军轰炸战法。1937年,内战中的西班牙格尔尼卡城,成为了德国纳粹首次发动地毯式轰炸的目标。随后,毕加索在西班牙政府的委托下,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战役画成了一幅著名的油画——《格尔尼卡》,现如今,这幅画被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国家艺术博物馆,它永远记录着格尔尼卡城遭受地毯式轰炸之后的悲惨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尔尼卡

自此以后,二战期间多个国家开始发动“地毯式轰炸”。1942年3月20日开始至4月28日,德国纳粹为了占领马耳他岛,摧毁英军这个极为重要的海、空基地,纳粹航空军参谋长戴希曼,前后共派出轰炸机5807架次,战斗机5667架次,还有345架次的侦察机,向马尔他岛投弹共计6556吨。由戴希曼所发动的将轰炸机集中使用的这次“地毯式轰炸”,也是人类历史上第1次针对军事目标成功实施的轰炸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毯式轰炸

德国纳粹的这种做法,也让二战盟军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二战后期,盟军也开始采用地毯式轰炸,对于德国的一些军事、城市、铁路枢纽重要目标实规模庞大的“地毯式轰炸”。比如在1943年7月到8月间,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德国汉堡这座城市就遭受了盟军4次地毯式轰炸,英美两国先后出动轰炸机3000多架次,共向这座城市投下了约8000吨的弹药,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片火海,这连续将近一个月的轰炸,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汉堡大火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轰炸机

在二战结束以后,惯用地毯式轰炸战术的美国,又将这种轰炸方法用在了朝鲜、越南战争中。1950年8月,美国空军出动98架重型轰炸机,像朝鲜大邱以西的一处狭长地带,连续投下3244枚炸弹。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又于1965年6月派出30架B-52轰炸机,对越南西贡以北的丛林地区投放290多吨炸弹。即便是现代战争中,仍然能看到地毯式轰炸的身影,比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中心的多国部队就在开战第1天的14个小时内,对于伊拉克重兵集团、防御阵地、核化工厂等进行了地毯式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湾战争

其实这种轰炸战术,对于迅速摧毁军事目标而言,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打击效果。况且从经济角度来看,轰炸机和子弹造价成本过高,在战争中消耗过大,已经成为战争中的赔本买卖。再加上近些年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其实现代战争中已经开始淘汰这种地毯式轰炸。当然,地毯式轰炸仍然可以以风暴式的速度压倒敌人士气的优势,因此,人们应当继续研究如何防御地毯式轰炸的得力措施,不可忽略这种战术所带来的巨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