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选人用人改革,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人才的评价体系、评价导向、评价方式和发展机制等难点堵点,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构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要聚焦党管人才,科学制定人才分类方案,按照工作岗位属性和要求,分类别明确工作任务、完善考核细则。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工作任务,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要坚持分类评价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和人才所处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分类型分层次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评价机制。

明确业绩贡献评价导向。要坚持质量标准,克服唯分数、唯学历、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杜绝设置不合理的限制性评价条件,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评价,突出专业性、成长性、创新性、社会影响力等指标,注重考察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要在专业技术人才选用过程中,合理设置和使用课题、论文、专著等评价指标,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对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岗位类型的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

丰富人才多元评价方式。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要丰富评价手段,科学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提高用人评价的针对性。要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克服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要畅通评价渠道,完善评价“直通车”和“绿色通道”制度,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提供成长平台。

健全人才发展机制。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人才不同阶段职业规划体系,明确教师发展阶段、职业目标,做到人岗相适。要创新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健全培训规划体系,完善教师发展机制,确保教师对岗位的胜任力。要深化内部管理与分配体制改革,建立与国家政策相衔接、与高校发展水平以及岗位设置、聘用制度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钱昭楚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