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成功完成了首次海试,这一消息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国际媒体的目光。然而,英国《海军瞭望》在报道中嘲笑福建舰的甲板上没有舰载机。这种嘲笑实际上反映了英国媒体心中的酸楚。

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购买退役航母,分别是墨尔本号、基辅号和明斯克号。这些航母虽然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测绘和技术参考,但因其状态过于老旧,最终并未投入现役,而是被拆解或改造成主题公园和酒店。

2002年,中国迎来了航母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从乌克兰拖回了瓦良格号航母。这艘航母原本是苏联在80年代建造的第三代航母,与俄罗斯海军现役的库兹涅佐夫号是姐妹舰,吨位达6万吨。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分配给了乌克兰,但乌克兰并不需要航母。经过艰难的谈判和重重阻碍,中国终于在2002年成功购买了瓦良格号。

2006年,中国开始对瓦良格号进行续建和改进,同时进行了全面的测绘工作,这为我国未来航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2012年,瓦良格号以辽宁舰的身份正式交付中国海军。然而,一艘航母无法满足中国海军的实际需求。很多海军强国,如英国和印度,至少拥有双航母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进一步增强海军力量,中国在辽宁舰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创新。2019年,第二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服役。这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实现了新的飞跃,进一步提升了海军的作战能力。

福建舰作为中国第三艘航母,其首次海试的成功无疑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尽管目前甲板上尚未部署舰载机,但这只是时间问题。未来,福建舰将承担更多的使命,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航母的逐步发展不仅增强了海军实力,也展示了我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在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更高的目标。

在辽宁舰服役之后,2013年11月19日,中国迈出了制造国产航母的关键一步。这一天,第一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正式启动。经过数年的努力,2017年4月,这艘航母终于下水,2019年12月,它以山东舰的名字正式服役。这艘航母是在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进,被认为是辽宁舰的升级版。然而,部分日本媒体仍然把山东舰称为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三号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舰在设计上针对辽宁舰的不足进行了优化。例如,山东舰的排水量比辽宁舰大了几千吨,这使得它在操作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辽宁舰和山东舰都采用了滑跃起飞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技术上相对简单,但由于航母吨位有限,这两艘航母的舰载机数量也相对有限。据报道,辽宁舰大约可以携带24架歼-15舰载机,而与美国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相比,这一数量不到其一半。

滑跃起飞模式的另一个限制是,舰载机无法进行大载荷起飞,这直接影响了舰载机的作战潜力和效率。事实上,所有采用滑跃式起飞的航母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限制,中国在发展第三艘航母的过程中,不仅大幅增加了排水量,还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如全直甲板和电磁弹射起飞系统。

2022年6月,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下水。2024年5月1日至5月8日,福建舰进行了第一次海试。这次海试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国际媒体和机构的目光。福建舰被视为中国海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一步,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福建舰是一艘8万吨级的大型常规动力航母,采用了全通甲板设计,并配备了三部电磁弹射器。这些先进技术使得福建舰在作战能力和操作灵活性上有了显著提升。未来,福建舰将在中国海军中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海上防御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福建舰完成海试之后,中国吸取了经验教训,计划在福建舰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优化和改进,打造自己的10万吨级航母。因此,各国对福建舰的发展尤为关注。例如,在福建舰海试期间,日本媒体不仅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还邀请了各种专业人士,对其排水量、舰载机数量、型号以及服役时间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推测。

与此同时,福建舰的成功也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各种反应。英国老牌海军杂志网站《海军瞭望》就对福建舰发表了嘲笑的评论,称其“海试时甲板上空荡荡的,没有舰载机”。这番话似乎有些刻薄,尤其是考虑到航母在早期海试阶段主要测试的是动力系统和其他基础性能,只有在中后期测试阶段才会进行电子设备和舰载机的起降测试。

以中国的辽宁舰为例,在正式服役之前总共进行了10次海试;山东舰在服役前也进行了9次海试。因此,福建舰的海试才刚刚开始,距离舰载机起降测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英国作为曾经的海军强国,对于航母的测试流程肯定不陌生。然而,《海军瞭望》这家资深海军杂志却选择嘲笑福建舰,这背后或许有另一层含义。事实上,英国在二战结束时仍是世界屈指可数的海军强国,拥有强大的航母舰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海军的地位逐渐被美国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今,随着中国航母技术的不断进步,福建舰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光已经开始转向正在建造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以及未来第四艘航母的设计和定位。中国航母的发展道路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也象征着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

在福建舰之后,中国完全有可能推出更加先进的10万吨级航母,这将进一步巩固其海军力量。每一步的成功都离不开前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创新。未来,中国海军将在这些航母的支持下,继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英国海军的规模开始大幅度缩减。进入21世纪后,英国海军的主力舰艇数量更是大幅减少,用两只手就能数过来。以航母为例,账面上英国拥有两艘女王级航母。这两艘航母与中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类似,都是6万吨级,并且采用滑跃起飞模式,没有配备弹射器。不过,英国从美国进口的F-35B战机具备短距离起飞和垂直降落的能力,使得其航母作战效能有所提升。

福建舰首次海试期间,备受国内外关注。英国的两艘女王级航母中,通常只有一艘处于出动状态。由于预算限制和其他原因,英国甚至考虑出售女王级航母的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已经拥有两艘现役航母,第三艘福建舰也开始海试,并且还计划建造第四艘和第五艘,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海军力量。这样的发展,让英国媒体难免心生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的排水量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官方报道说福建舰的排水量为8万余吨,但具体的“余”多少,争议很大。排水量直接影响航母的续航力和舰载机数量,因此备受关注。

国外媒体对福建舰的排水量有不同的看法。最保守的估计认为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约为80500吨,这确实是8万余吨。日本媒体通过测算认为,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在82000吨到83000吨之间,与美国曾经的小鹰级航母相当。而一些欧美媒体则估计,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在85000吨到86000吨之间。至于网络上流传的“8万余1万”的说法,则被认为是无稽之谈。

英国作为曾经的海军强国,对于中国航母的迅速发展自然有些嫉妒。特别是看到福建舰的进展,英国媒体《海军瞭望》不禁嘲笑福建舰海试时甲板上没有舰载机。然而,了解航母海试流程的人都知道,早期海试主要是测试动力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舰载机的测试要到后期才进行。因此,《海军瞭望》的评论更多是酸葡萄心理的表现。

通过对福建舰和其他航母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航母技术上的进步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在这些航母的基础上,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国家的海洋安全保驾护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