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极铁锤

俄罗斯换防长了,做了12年的防长绍伊古离开国防部,另任他职,接替绍伊古职位的则是一名经济学家出身的文官。这次俄罗斯防长换人引发了外界的热议,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了新防长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伊古做了12年俄罗斯防长,现在去职,离开了国防部

绍伊古是当前现代俄罗斯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防长,他的去职意味着俄国防部绍伊古时代的结束。回顾绍伊古12年的防长生涯,如果单从俄罗斯军队本身来看的话,那可谓是“半部俄罗斯军改史”。从2008年后,俄罗斯开启了新军改,不过军改的执行人谢尔久科夫因贪污被迫去职,2012年绍伊古上台后继续接受谢尔久科夫的军改。在12年的时间中,绍伊古经历了多阶段的军改,这里面既有回归传统的“旅改师”,又有“营级战术群”的组建。这里面既有成功,又有失败,从当前的局势看,现在俄罗斯的军改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旅改师”,目标是重回前苏联的“钢铁洪流”。

总之绍伊古的12年,可谓是俄罗斯的“半部军改史”。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绍伊古的12年防长生涯。

(一)绍伊古被撤职是因为俄军军费开支失控,他已无法适应角色需要

据环球网报道称,随着普京开启第5个总统任期,新一届政府班子名单也出炉,这里面最让外界感到惊讶的恐怕就是绍伊古的调职。

说来也有意思,与上一届政府相比,这一届政府就换了一个人,那就是防长绍伊古。绍伊古的新职位很有意思,他由俄罗斯防长改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对于这一任职的调动,外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绍伊古是“升官”了,也有观点认为绍伊古被“明升暗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一届俄罗斯政府中,绍伊古是唯一被换掉的人

事实上,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职位官阶并不小,能够做到这一职位的,必然是普京“亲信中的亲信”。之前在这一位置任职的帕特鲁舍夫就被认为是普京“亲信中的亲信”,“核心圈的核心”。至于说绍伊古究竟是否属于“明升暗降”,这恐怕就要看日后绍伊古在俄罗斯决策圈中的地位了,帕特鲁舍夫之前在俄罗斯决策圈中的地位很高,他甚至能够影响普京的想法。至于说绍伊古能否达到帕特鲁舍夫的权力高度,这恐怕就值得日后观察了。

不过现在可以做一个预测:绍伊古可能无法达到帕特鲁舍夫的高度,因为他和普京的私人关系无法与帕特鲁舍夫与普京之间的关系相提并论。

对于这次绍伊古的去职,外界还特别关心一点:干了12年的防长,为何这次普京单单撤换了绍伊古呢?外界在谈到这一点时总是会把目光瞄向他的副手伊凡诺夫。伊万诺夫与绍伊古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但上个月,前者却因为受贿被抓,这可是一个很大的信号,在外界看来,这就是绍伊古要被“拔官”的征兆。

事实上,有关绍伊古可能要离开国防部,去年就曾出现过相关征兆。2023年夏季,绍伊古和普里戈任的矛盾爆发,后者抨击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在俄乌冲突的表现很无能,而加速整编私人“雇佣军”直接发生了“瓦格纳兵变”,普里戈任准备“兵谏”莫斯科。当靠近莫斯科时,卢卡申科的一通斡旋电话让这场“兵变”戛然而止,当时外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普里戈任与普京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才让这场“兵变”突然终止。普里戈任高喊要驱逐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那么普京在谈判中是否在这一问题上向普里戈任做出了让步或承诺?

随后俄罗斯国内也传出了绍伊古可能要被撤职的消息,接替他的人选是久明。不过后来随着兵变的平息、普里戈任的坠机身亡,撤换防长的消息也就没了下文。

但从今日视角看的话,只能说“该来的终归要来”。事实上,有关绍伊古被调职的真正原因,克里姆林宫已经给出了答案。普京的秘书佩斯科夫在向记者谈及这一议题时表示:普京认为国防部应该有创新思维,现在俄罗斯的军费预算已经飙升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军费猛涨、失控,绍伊古的去职是一种必然,这并不奇怪

对于这一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普京对俄乌冲突的进度很不满意,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俄军的军费开支正在失控,当下绍伊古已经不适合这一职务,所以需要换人来控制俄军的军费预算。或者是让俄军军费预算变得更加高效。

《纽约时报》也表示:佩斯科夫的这番话暗示绍伊古已无法胜任俄罗斯防长的工作。

绍伊古被调换后,外界对绍伊古的接任者给予了很大的瞩目,对于俄罗斯新防长,一个关键字眼是“没有军事背景的文官”。这并不奇怪,从2001年后普京所任命的防长都是没有军事背景的文官出身。2001年担任俄防长的伊万诺夫是文官出身;2007年接掌国防部的谢尔久科夫也没有军事背景,同样也是文官。绍伊古虽然有“大将”称号,但他也是文官出身。所以绍伊古之后的新防长是文官出身,这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常态,至少在普京的总统任内就是如此。

法国《世界报》在谈及绍伊古时表示:“我们必须记住绍伊古是谁?他是俄罗斯任期最长的国防部长,执掌了12年的俄国防部。”

(二)绍伊古的12年是俄罗斯的“半部军改史”

这次的调职标志着绍伊古将会进入一个政治新角色阶段。下面就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位任职最长时间俄防长的履历。

绍伊古是图瓦人,这一区域靠近蒙古。从绍伊古的长相也能够发现,他与正宗俄罗斯人的长相有很大的不同,准确地说,他是典型的“东方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伊古来自西伯利亚,是图瓦卢人,典型的“东方形貌”

1990年,绍伊古从西伯利亚移居莫斯科,成为俄国家建筑委员会副主席,由此正式进入莫斯科政坛。绍伊古在其父亲的协助下,接触到了叶利钦,并获得了后者的信任。在叶利钦时期,绍伊古担任紧急情况部长,主要负责救援、救灾以及民防系统。普京上台后,绍伊古依旧担任紧急情况部长,在这一职位上,绍伊古一做就是十几年。

2012年5月,绍伊古担任莫斯科州州长,不过在这一位置上,绍伊古没有做多久就开始接替因贪腐丑闻去职的谢尔久科夫,执掌俄国防部,由此开启了12年的国防部长生涯。

在谈及绍伊古12年的国防部长生涯时,外界普遍会想到这么几个点:例如他与普京经常前往西伯利亚以及他的老家图瓦卢打猎、度假,由此二人建立了更密切的私人关系。

绍伊古任职期间,先后指挥俄军经历了克里米亚危机、叙利亚战争、俄乌冲突等。前两个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谈及绍伊古在俄乌冲突的指挥是否成功时,恐怕外界都不敢轻易点头,毕竟这场冲突已经打了两年多,一场“闪电战”打成了今日的“消耗战”,至今依旧未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不过如果从俄罗斯军队体系发展建设而言,绍伊古在12年的防长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恐怕就是俄军的军改。下面就借这次回忆绍伊古了解一下俄军的军改。

苏联解体前夕,中东地区爆发了海湾战争,美军以38天的空袭、100多个小时的地面战斗迅速击溃了伊拉克庞大的装甲部队,在这场战争中,美军付出了极小的代价,而伊拉克却损失惨重,直到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伊拉克军队依旧没有从这场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湾战争曾震撼了世界,它是世界军事史的重要分水岭

海湾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当时的苏联看到美军这种先进式高效打法后,认为自己的军事思维、军事体系已大大落后。不过当时苏联正处于解体前夕,国内因为粮食、改革问题陷入一团糟,即使看到这一差距后,哪还有心思去思考如何改变的问题。

苏联解体,俄罗斯面临的国家问题更多,在整个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根本无法在军队层面投入大精力,总体来看,当时的俄军在体制上依旧是沿袭了苏联。

后来的一件事刺激了普京。2001年,美国以“反恐”名义打响了阿富汗战争,美国的打法很快,也很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极小的伤亡代价拿下了喀布尔。“帝国坟场”被美军如此快地征服,这让俄罗斯方面感到很诧异,再回看两次车臣战争,小小的车臣第一次让俄军折戟;第二次让俄军惨胜,与美军打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一对比,普京的心被触动了。不过当时普京刚刚上台不久,国内寡头势力庞大,即使被触动,普京也无法对军队“动手术”,因为他当时的主要精力在稳固自己的地位上。

2007年普京任命自己的亲信、税务部长出身的谢尔久科夫执掌国防部,当时谢尔久科夫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打击俄罗斯武装部队的腐败和低效率。随后2008年俄格战争直接让谢尔久科夫承担更关键的任务。

在俄格战争中,俄罗斯发现自己在面对势力弱小的格鲁吉亚时暴露了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普京感到不能再忽视军队问题了,所以他授意谢尔久科夫主持了一场名为“新面貌”的军事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谢尔久科夫开启了“新面貌”的军事改革,由此开启了俄军军改

如何形容这次俄军改革想要达成的目的呢?做一个这样的描述:美军作战时,当步兵或侦察兵发现前方敌人阵地时,会首先呼叫空中部队前来支援,随后炮兵也会立刻接踵而至,对敌方阵地发起无情地打击,当一切被摧毁后,步兵和装甲部队才会出动,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这种打法效率很高,而且伤亡极小,很多军队其实都很羡慕这种打法。俄军自然也不例外,但要做到美军这一点其实非常难,因为俄军的指挥体系难以产生这种效果。例如,如果俄军发现前方敌情,呼叫战机前来支援的话,这中间的流程非常复杂,地面部队要向自己所属的陆军做汇报,然后陆军再去找空军协调,如此一来的话,效率可就大幅下降,况且之前俄军军费有限,俄军各军种之间的争夺非常激烈,最后各军种能否买账都是一个大问题。

俄军接下来十几年的军改基本上一直都在向这一方面行进。2008年谢尔久科夫的军改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但如果做核心归纳的话,谢尔久科夫的核心点一共有三个:其一,“师改旅”;其二,裁军、裁员;其三,严格控制俄军军费的财务流动。

其实这三点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层面,俄军军改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合成营”,所谓的“师改旅”其实就是把一个师的装备集中到一个旅,而俄罗斯原本就不富裕,现在又要拿之前一个师的军费去养一个旅,这会给俄罗斯的国家财政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尽管谢尔久科夫是税务官出身,也为经费问题想到很多办法,但最终最见效的恐怕还是裁员。

在4年的军改中,谢尔久科夫裁减了很多俄军军官和官员,裁撤了很多军事单位。从现实层面看的话,这种做法显然是要得罪人的,2012年谢尔久科夫因为贪腐丑闻坐实被撤职下台。路透社后来曾做了这么一个评价: 谢尔久科夫因推动军改,在克里姆林宫和军方树敌很多,很多人早就想对他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尔久科夫的军改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贪腐坐实,本人被迫下台

谢尔久科夫下台后,绍伊古上台,继续进行所谓的“军改”。绍伊古认为经历“新面貌”调整后的俄军,尤其是地面部队,过于“细小”且不精干,丧失了“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于是,谢尔久科夫的“师改旅”计划被叫停并逐步向“旅改师”过渡,新的集团军和步兵军开始筹建,院校数量也得到了增加,由此稳定了军心。从这一点看的话,绍伊古主持的军改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绍伊古是两条腿走路,除了“拨乱反正”,回归从前外,已经搞了多年的“合成营”也没荒废,建设依旧在继续。

后来绍伊古的军改渐渐变成了有利于在现有驻军旅的制度内,建立“永久战备”的营级战术群的做法应运而生,因为这些营级战术群的组成人员均为士气较高的职业军人与志愿兵,“营级战术群”被期望作为一个旅或师的尖刀部队。

从2014年之后俄军开始陆续组建“营级战术群”,一个俄军“营级战术群”大致会由1个坦克连、3个机械化步兵连、2个反坦克连、2-3个炮兵连、2个防空连所组成。从这一构成可以看到:这基本上是一个“集合体”,从战场作战而言,这倒是有利于各军种之间的搭配,大家都在一块作战,效率自然会提高。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的“营级战术群”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就刺激俄罗斯建立更多的“营级战术群”作战单位。

但到了乌克兰战场后,俄罗斯突然发现了“营级战术群”的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步兵人数不足。俄军在作战时,步兵人数不足让其吃尽了苦头,由于缺乏足够数量步兵的协同作战,在基辅城外,俄军的后勤补给线频频被乌军小分队袭击。而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的“营级战术群”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并不是作战的主力,而是辅助叙利亚地面军队作战,所以当时俄军自然不缺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级战术群”在乌克兰遭遇惨败,俄军又重新回到从前

“营级战术群”的失败促进俄国防部再次军改,2022年12月,绍伊古曾宣布俄军准备增加5个师,同时新一轮征兵将集中在陆军。这就说明了一个信号:经过一轮军改后,俄军又重新回到了原有的“师级”作战,像俄乌冲突这样的大兵团作战,“师级”作战还是决定性的因素,俄军恐怕要冲击前苏联的“钢铁洪流”。

俄军军改,谢尔久科夫改了4年;绍伊古在不动“大手术”的背景下改了12年,可以这么说,绍伊古的12年是俄罗斯的“半部军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