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军事天才,没有上过军校,却对战争规律了如指掌,实际上,毛泽东还有一项能力也很强大,那就是宣传。
很多国民党元老都说,国民党之所以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都是输给了毛泽东的一支笔,还是有道理的。
确实,毛主席是军事天才,更是宣传大师,他一支笔胜过十万雄兵。
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给很多国军名将写过信,比如阎锡山、傅作义、郑洞国等,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位——杜聿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绝对是赫赫有名的抗战名将,在国军高级将领中,论战斗力算得上顶级的,要不然老蒋也不会把他从东北调到淮海,又从淮海调到东北,来回充当“救火”队员。
杜聿明是陕西人,陕西出皇帝也出名将,近代史上更是名将辈出,像关麟征、杜聿明、张灵甫、胡琏、杨虎城、张耀明、阎揆要、刘玉章、孙蔚如、赵寿山、仵德厚等人,个个都是数得着的名将。
杜聿明中学毕业后,本来是想去考北京大学(一看就是学霸),但到了北京后,发现北京太腐败了,人人都想着升官发财,成为人生赢家,杜聿明很失望,正好看见《新青年》刊登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于是就联络了十个人,一起千里南下,报考黄埔军校。
请注意,这十一个年轻人中,后来出了两位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张耀明,还有解放军开国中将阎揆要。
应该说,杜聿明的战场生涯是非常高光的,1925年刚毕业不久,就参加了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他跟陈赓两个人,自告奋勇加入了敢死队,最先冲了进去,一左一右打开城门的,正是这两个年轻人。
淮海战役后,杜聿明被俘,提起陈赓,仍然赞叹不已,说要是陈赓还在国军该多好。我军劳教人员顶了一句:要是陈赓还在国军,今天也会跟你一样当战俘。杜聿明讪讪而笑。
当年一起冲上城门的两个热血青年,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25年后两人的天壤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日军进攻长城,又是杜聿明,跟陕西老乡关麟征一起挥师北上,担任第17军25师代理师长,在长城古北口与日军展开血战。
25师从20000人打到只剩3000人,军长徐庭瑶急令杜聿明撤退,但杜聿明说:“我们当初来古北口,就没打算活着回去,现在死了这么多兄弟,鬼子也没打完,我们怎么能回去!”
在国军中,向来有“五大王牌”之称,其中装备最好、战斗最勇猛的第5军,军长就是杜聿明。
第5军始建于1938年12月,军长杜聿明,三个师长分别为邱清泉、郑洞国、戴安澜,无一不是顶尖名将,再加上全国首屈一指的装备,第5军在1939年全军检阅中,勇夺第一。
杜聿明最高光的时刻,无疑还要数昆仑关大捷。
1939年底,第5军兵指昆仑。要知道,驻守昆仑关的,是日军第5师团,大名鼎鼎的“钢军”,日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
中日两支最精锐部队,在莽莽昆仑展开了巅峰对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役,日军伤亡8000多人,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伍长以上下级军官被干掉85%,在日军历史上前所未有。日军战史记载:“通观支那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重庆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
而第5军,同样损失惨重,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13000人最后只剩下700人,几乎全部殉国!
战后,杜聿明亲自筹建,在昆仑关上建了一座“陆军第5军阵亡将领纪念碑”,并亲自书写碑文,以纪念英烈。
在中国远征军历史上,有一个故事流传极广,即第5军撤退时,1500多名伤病员无法撤退,为了避免被日军俘虏,1500多人集体自焚,壮烈殉国。
杜聿明听说后,率部下向着1500名烈士的方向,默哀良久,一字一顿地说:“光庭(杜聿明字),只要一息尚存,誓灭日寇,报此仇,雪此恨,以慰诸烈士在天之灵!”
如果时光到1945年结束,这些国军抗战名将该有多美?
但世事就是这么无常,随后的几年中,杜聿明被老蒋调来调去,频频跟我军名将交手,林彪、粟裕、刘伯承……我军最顶尖的三大名将,都给杜聿明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象。
到了淮海战役后期,杜聿明已退无可退,毛主席亲自写信,劝他顺应天意民心,早日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杜聿明誓死不降,最后被俘,又几次自杀未成,在战俘营中呆了10年。
(郭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