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尹锡悦召开任职两周年记者会,面对民众的“审判”,尹锡悦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他在中日韩元首峰会前,做出了3个重大决定,希望中方给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尔站,韩国民众正在观看尹锡悦就职两周年记者会直播

5月9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府召任职两周年的国民报告会,就过去两年执政期内的努力与成果进行总结,并介绍今后3年的发展计划。

自上月国会选举失利后,尹锡悦政府一直在追求改变施政基调。他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记者会展现韩国政府“重视沟通”和“朝野共治”的形象。

因此,尹锡悦在记者会开始之前就向民众表示,此次提问不受限,并要求政府官员为“国民真正关心”的问题做好准备。韩国媒体认为,尹锡悦希望通过此举,让韩民众看到,他在“与民沟通”方面做出的努力。尹锡悦还表示,此次记者会将进行全程实况转播,主打一个真实。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尹锡悦这是在试图挽回形象,展现他的“坦诚”。但是事情恐怕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记者会召开前,韩国各大媒体就已经开始对他的执政表现进行“评头论足”,并表示已经准备了比较尖锐的问题,期待尹锡悦的回答。韩最大在野党更是直言不讳,希望尹锡悦不要“坚持错误”,自认为是正确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总统尹锡悦与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三国峰会

韩民众对于尹锡悦政府的执政不满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外交问题是被“批判”的重点之一。《韩民族日报》用了“四面楚歌”四个字,总结尹锡悦执政时期的韩国外交处境。

分析人士表示,尹锡悦虽然标榜“全球枢纽国家外交”,但是却把精力都放在了解决美国提出的课题上,没有立足韩国实际,这样的外交策略没给韩国带来多少好处,成本倒是增加了不少。

分析还指出,尹锡悦在与美国、日本加强合作的同时,没有拿出合理的政策改善对华、对俄、对朝关系,也没有做出过任何努力,这一点让人失望。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尹锡悦的行为未免太过鲁莽。

尹锡悦上台后,在台湾、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屡屡发表不当言论,使得中韩关系陷入低谷,高层交流几乎停滞。

由政治不合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韩国。2023年,中国自韩国进口额骤减近20%,韩国对华贸易出现180亿美元的逆差,为中韩建交31年来首次。

同时,面对美国施压,韩国也逐步加入“去中国化”的行列,但是损失惨重,引发韩国企业和民众的强烈不满。眼下的局势让尹锡悦不得不考虑在对华政策上做出转变,积极改善中韩关系。

目前,尹锡悦政府的3个大动作,释放了中韩关系趋于缓和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总统尹锡悦与韩国驻华大使郑在浩

第一件大事,就是关于尹锡悦政府是否罢免韩国驻华大使郑在浩。从最初被任命开始,就有人担心郑在浩过于缜密,学术自尊心强,很难胜任中国大使这一繁重工作。此后,他又被曝出“凌辱下属”。

近期,韩国外交部的调查结果表明,郑在浩确实存在“凌辱”问题,但是并不严重,因此不会给予处分。不过,韩民众还认为,郑在浩作为韩国驻华大使,没有与中国官员进行积极接触,与媒体也没有充分交流,导致中韩关系越来越差。他也被认为是韩政府“对华强硬外交”的象征。

对此,《韩民族日报》表示,不能因为郑在浩是尹锡悦的好友,韩国政府就姑息,如果让郑在浩继续留任,尹锡悦可能会被人们记住,他是在韩中关系冷淡的严重危机中,比起“国家利益”,选择“友谊”的总统。因此,郑在浩应该被立刻撤换,为改善恶化的韩中关系打开“突破口”。目前,韩民众撤换郑在浩的呼声高涨,引发热议。

与此同时,韩外交部发言人表示,韩外长赵兑烈有望在下周进行访华。目前两国正就赵兑烈的访华行程进行最后协调,具体行程预计将很快公布。

要知道,在去年被问及是否有意访华时,赵兑烈曾声称,按顺序也应该轮到中国外长访韩。事到如今,王毅外长把东南亚国家几乎走了个遍,偏偏没去韩国,这下韩外长自己坐不住了,访华一事也是念叨了好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韩三国外长于去年11月进行会面

另外,中日韩三国正在就5月26至27日,在首尔举行首脑会谈进行最终协调。时隔四年,中日韩高层恢复对话,作为轮值主席国,韩方为促成这场会议的进行,可是没少费功夫。

在日本早已点头的情况下,中国方面可是迟迟没有松口,给韩国这个面子。不过,三国合作对地区稳定不可或缺,出于大局考虑,中国如今也愿意给韩国一个台阶下。

对于近期事关中韩关系的这三件事,有韩国专家表示,这是尹锡悦政府积极改善中韩关系的信号。因为中国对韩国国会议员选举后,政策变化的可能性抱有期待。但由于尹锡悦的“前科”,中方对尹锡悦政府的不信任感依然很强,且尹锡悦政府也未重新对外交政策进行全面审查并做出转变方向的行动,因此韩中关系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不过,中方对韩国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尹锡悦政府必须拿出正确的对华政策,在中国核心利益上保持尊重,中韩对话才有进行的可能,如果继续违背民意,那就别怪中国没有事先告知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