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近期,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在筹备赴港上市之际,其金融业务的合规性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国证监会要求喜马拉雅就其助贷业务进行详细说明,这一要求的背后,是对其金融业务风险与合规性的深度关切。北京商报记者的实测结果显示,喜马拉雅App内的贷款导流服务不仅层层嵌套多个参与主体,最终还指向了收取高额服务费的第三方,用户面临的信息泄露及贷款成本远超预期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马拉雅的助贷业务模式,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不对称、误导消费者、高额服务费以及潜在的非法贷款。其导流的贷款流程不仅绕过了正规的信用审核,还可能涉及非法收费,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破坏了互联网贷款市场的正常秩序。这种“层层嵌套”的做法不仅与监管精神背道而驰,也折射出平台在金融合作机构选择、用户资质审核及贷后管理上的漏洞。

更重要的是,喜马拉雅在金融领域的布局缺乏必要的金融牌照,这对公司金融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构成了硬伤。虽然金融是流量变现的有效渠道,但涉足金融业务需要严格的资质,喜马拉雅在没有相关许可的情况下试水自营贷款产品“听小贝借钱”,后又匆匆下线,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加剧了外界对其金融业务合规性的疑虑。

监管机构要求喜马拉雅补充上市材料,不仅体现出对助贷业务的严格监管,也是对金融合规性的一次深度拷问诊。喜马拉雅需要在助贷形式、资金来源、业务资质、征信合规性、催收方式以及金融服务业务规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说明,这不仅是对监管的回应,也是对投资者和市场的一份透明度的交代。

喜马拉雅在冲刺资本市场的同时,其金融业务的合规性短板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在监管日益严格的环境下妥善处理金融业务,确保不成为上市路上的绊脚石,是其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