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刚刚做完手术的彭德怀躺在病床上休息,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廖汉生突然前来报告:“彭老总,大事不好了!”

听到廖汉生的话,彭德怀一个猛子从病床上坐起:“什么,美帝国主义又来了吗?”

“不是美帝,是马家军又在西北捣乱了!”

一听“马家军”三个字,彭德怀勃然大怒,丝毫不顾医生的嘱托一掌拍在了桌子上:“好一个马家军,立刻出兵,将马家军消灭干净!”

这马家军究竟是什么人物,竟能让彭德怀元帅如此震怒?

红军最惨烈的一战

1935年9月,红军在国民党多次围剿之下受到重创,红一方面军、二方面军以及三方面军损失最为严重,仅剩下两万余人。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剩8万人的红四方面军就成为了红军的主力。

可就在这个时候,张国焘却一意孤行,带着红四方面军南下,试图战胜国民党抵达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张国焘喊着“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誓要与国民党决一死战。

面对张国焘的到来,蒋介石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即就派出近20万川军进攻红四方面军。

面对武器装备和兵力上的巨大差距,红四方面军收获了最为惨烈的失败,整整八万多战士只剩下不到四万人。

紧接着在1936年2月,国民党继续增派兵力,让红四方面军只能向西撤退。

经过了重整之后,红四方面军再一次组建起2.18万人的战力,在朱德元帅的指挥之下继续向西前进。

朱德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想通过打通中国西北的道路,让中共可以获得与苏联联络的机会。

为了阻止红军的继续西进,蒋介石派出了甘肃一带的军阀马步芳、马鸿逵以及马鸿宾,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家军来阻击。

1936年10月,马步芳在黄河沿岸对红军展开了凶猛的攻击。

虽然红军战士们拼死奋战,数次击退马家军,但因为部分战略问题,最终还是大败于黄河河畔。

整整2.18万红军战士在这一战中死伤殆尽,堪称红军最为惨烈的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败以后,马将军将我红军俘虏编成“红俘三团”,肆意地虐杀。而其中一部分来自妇女抗日先锋团的女战士,则更是遭到了马家军疯狂的折磨。

一时之间,河西走廊上蔚蓝的天空,成为了战士们的噩梦。

这马家军究竟是什么身份,竟然能做到连蒋介石都做不到的事情?

马家军

所谓的马家军,便是民国时期甘肃、宁夏以及青海一带军阀的总称。

其主要由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和马鸿宾组成。

马家军早在1863年西北回乱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活动,其主要人物马占鳌更是多次打出胜仗,让西北马家军逐渐成为了一方霸主。

当时清朝为了剿灭这一伙土匪,派出湘军作战。

但是马占鳌却在太子寺一战中大胜湘军,让朝廷一时都不敢对他们下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占鳌突然选择了归顺朝廷,获得了朝廷的加官进爵,给了马家军更多的发展时间。

此后的几年间,马占鳌对朝廷也说得上是忠心耿耿,就连面对八国联军都没有丝毫退让,可以说是当时清朝最勇猛的一支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占鳌画像

不过,在封建王朝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以后,马占鳌也不再问世。

新出任的马步芳等人,先是投靠北洋政府,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又投靠蒋介石。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投靠了蒋介石的马家军已然成为了独立军阀当中,最为强大的一批。

1933年孙殿英奉蒋介石之命,带领国民党第四十一军进军宁夏。

蒋介石此举,为的就是将马家军逐个击破,从而独掌西北大权。

当时马步芳等人单个的兵力不过万余人,就算联合起来也不过五万多人,面对孙殿英的七万大军,原本应当是无力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步芳

但出乎意料的是,马家军五万人爆发出了恐怖的战斗力,不仅击退了孙殿英,还让孙殿英手下的四十一军承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战让马家军彻底打出了名声,“四马拒孙”也成为了蒋介石心中的一道伤疤。

当时间来到1936年,马家军又在黄河河畔对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红四方面军一度全灭。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马步芳头自告奋勇参加抗战,拿出了自己一大半的兵力,多次在黄河河畔重创日军。

当时的马家军,几乎可以说是西北地区真正的军阀。只不过这支不可一世的马家军,在解放战争中面对解放军的再一次挑战,最终成为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州战役

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已然是日落西山,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当时间来到1949年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成功解放,而马家军等军阀掌控的西北地区,还依然在国民党的掌握之中。

由于1936年的惨败,战士们一直都将马家军视作梦魇,一个个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于是毛主席当即下令,派遣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挺进西北,为红军英魂报仇。

1949年8月20日,彭德怀率军来到兰州开始进攻,兰州战役就此打响了第一炮。

解放军第一次的进攻,在马家军疯狂的攻击之下失败,没能打下一个重要阵地。

但虽然进攻失败,我军并没有什么损失。

在彭德怀的眼中,这第一次的进攻本来就只是“试攻”,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8月25日,解放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之下开启总攻。

原本疯狂反扑的马家军,在绝对的实力差距之下,被连沈家岭、狗娃山、马架山等重要关隘,解放军直接来到了兰州城下。

面对大军压境,马家军兰州陈芳指挥官马继援,在马步芳的授意之下,准备带领大军向西宁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们的计谋早就没解放军猜到,撤向西宁的必经之路黄河铁桥,被我军牢牢把守。最终马继援只率领不到一千人逃出了兰州城,剩下的士兵则全部被我军歼灭。

开战六天之后兰州战役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马家军在解放军的铁蹄之下无处遁形,兰州城也就此解放。

兰州战役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中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超过八千名红军战士在这一战中牺牲,而马家军也因此损失了2.7万的兵力,再也没有了反扑的能力。

兰州战役胜利之后,王震将军继续追击马家军,一直追到青海西宁。

眼见大势已去,多名马家军首领逃亡出境,马步芳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后面的几个月里,杨得志等人又继续追击马鸿逵、马鸿宾。

不过这一次,解放军的却没有准备歼灭马家军。

马家军落幕

在马步芳部被歼灭之后,毛主席便对彭德怀说:“马步芳没了,剩下的也成不了大气候。咱们也不能这么一直打仗,这剩下的马鸿逵等人,还是看看能不能以政治方式来解决的好。”

对于毛主席的命令,有些人感到不能接受,毕竟红军和马家军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怎么能轻易放过他们。

不过彭老总冷静分析了局势之后,认为毛主席的建议是没错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首先西北一带地理环境特殊,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之下,占不到地利的解放军很有可能会受到反扑,从而造成大量的伤亡。

其次来说,国家安危和百姓将士的生命与仇恨相比,明显还是前者更为重要。为了守护百姓与国家,这血海深仇也不是不能放下。

最后一点则是马家军另一个重要人物马鸿宾的起义。在兰州战役结束之后,意识到马家军大势已去的马鸿宾当即选择起义,弃暗投明成为了我军的一员。

于是彭德怀便命令王震将军:“你打的时候记住通知马家军,解放军优待俘虏,投降不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左)

只不过马家军当地头蛇当了几十年,等他们回到宁夏老家,反而是越战越勇,丝毫没有投降的打算。

马家军的负隅顽抗,虽然对我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在1949年9月19日,王震还是成功将马鸿逵逼得逃亡重庆。

四天之后,被马鸿逵抛弃的宁夏马家军开城投降,马家军就此结束了对西北数十年的统治。

马家军头像以后,解放军发现大部分的马家军士兵,也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出生,他们并没有对解放军的仇恨,只是在马步芳等人的命令之下战斗。

于是大量的马家军在教育与改造之下解甲归田,回到老家老老实实过日子。

原本彭德怀以为马家军会就此消停,于是便专心地将目光放到了朝鲜战场之上。

而彭德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对马家军的温柔,却最终导致马家军的反咬一口。

农夫与蛇

马步芳、马鸿逵等人战败后,在重庆聚到了一起。

几个人聚在一起没有想着该如何弃暗投明,反而是想要继续为非作歹。

他们先是联系蒋介石窜逃台湾,紧接着又开始密谋如何让西北剩余的马家军伺机谋反。

当时马步芳下的命令是“战马变耕马,枪支埋地下”,所以一众解甲归田的马家军士兵中,还有不少准备反攻的武器。

这些人大多都是曾经马家军的高层人物,因为无法接受从高级军官到普通老百姓的落差,更无法接受解放军艰苦朴素的作风,于是便在1949年12月5日于门源县叛乱。

当时我军主力没有放在门源县,负责看守马家军高层进行改造的战士,也不过几百人。而马家军叛匪却足足有上千人,让门源县的战士牺牲惨重。

这一次叛乱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11月时,便有几名叛匪杀死了押送他们的解放军战士,从而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组织起了一定的兵力。

只不过在解放军的镇压之下,这一次的叛乱很快便结束。

但部分马家军的高层,依然做着叛乱的准备。

1950年5月8日,马步芳部旅长马云山再一次叛乱,哄骗老百姓加入叛乱,组建出超过2000人的叛军。

由于这支部队中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这一次解放军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平息了叛乱。

本以为这一次会是最后一次叛乱,但没想到的是一年之后马家军又闹起了事。

叛匪修筑的工事

负责剿匪的廖汉生十分疑惑,这些马家军每一次叛乱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甚至还拥有一部分的先进武器装备,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后来廖汉生才发现,新中国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准备在1952年开始大裁军。

知道了这一点的蒋介石,便开始从中作梗,煽动马家军进行叛乱。

除去多次进行叛乱的马家军高层外,蒋介石还秘密组织了一支人数更多、武器装备更加充足的叛匪,准备在1952年里应外合反攻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道了这一点的廖汉生立刻与彭德怀进行联系,准备大军出动彻底歼灭马家军残余势力。

彭德怀元帅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当即怒喝道:“立刻出兵,坚决彻底剿灭马家军!”

于是廖汉生开始秘密调查马家军的底细,并在1953年耗时两个月,再一次歼灭了马家军1200余名残匪。

新中国对马家军的政策而言,已经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选择了起义的马鸿宾后来不仅活得十分滋润,还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与之相比,剩下那些不知好歹的马家军高层,却丝毫意识不到国民党早已大局已定。

妄想蒋介石有一天能够反攻大陆,坚决的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甚至在1958年又组织了一次叛乱。

只不过面对不可战胜的解放军,他们的行为终究也不过是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