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价,是一定要涨的!

进入到2024年,高分红板块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许多多年不被市场关注,而又保持着稳定分红能力的行业巨头重新得到市场青睐,并进一步反应到整个红利板块的走势之上。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10日,在A股各大指数中,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指数、深证红利指数年内涨幅排名前三,且累计涨幅均在10%以上。

如果说,之前红利板块的良好表现,只是因为多年苦修内功的结果,那么,接下来,宏大的时代背景,则有可能将红利板块推入一个更加宏大的愿景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涨价潮,愈演愈烈

5月13日,在A股三大指数调整的背景下,燃气、电力、航运板块,却气势如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能够走出如此反差的行情?

原因很简单,涨价。

二季度以来,涨价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上。

一、高铁

5月2日,中国铁路12306官网发布调价公告,宣布四条动车组票价进行优化调整。从公布的票价表来看,部分票价最高涨幅近20%。

二、水价

5月9日,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举行,共17名代表参加听证会,调整后平均水价较现行价格提升0.87元/方(+34.4%)。

三、燃气

自2023 年《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燃气价格越来越市场化。

2024年,各地气价联动机制持续推进。

3月1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调价通知,管道天然气居民销售价格第一档升至3.41元/方,第二、三档价格分别升至3.91元/方、5.16元/方,分别上调10%、9%、6%。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此次涨价潮的幅度,不可谓不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波涨价潮?

华创证券表示:对公用事业和高铁等政府定价类价格的调整,应立足于深化价格机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财力的角度去理解。

现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公用事业价格,采用的是“用户付费+财政补贴”的模式。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水电气成本处于较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补贴。

近几年,随着地产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部分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的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能给水电气这些公用事业的补贴势必也会缩水。

补贴减少,为了维持运营,涨价是必然的。

当然,地方的补贴减少,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站在整个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涨价的理由,似乎更加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涨价潮的背后?

我们现在需要涨价吗?

是的,中国经济,从来没有这么“青睐通胀,甚至渴求通胀”。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一个重要矛盾:

市场中有很多钱,但是市场最缺的也是钱。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已经超过300万亿,但是居民消费意愿却始终无法提高。

5月11日,央行发布4月金融统计数据:

4月社融新增-1987亿元,为2005年以来首次录得负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本社金融研究院

虽然,可以用“挤水分”、去除短期投机行为、市场自我净化来为社融数据开解。

但是,还是可以反映出,市场情绪目前处于一种非常低迷的状态。

另一方面,CPI也始终徘徊在地位。

CPI是衡量消费活力的最主要指标,日本在大衰退的30年,有超过20年的时间CPI都是在负的或者在0左右徘徊的,所以导致长久的消费不振,经济萎靡。

在2023年,中国CPI也始终徘徊在负值和0这个水平线上。

根据统计局几天前刚刚公布的在4月数据,CPI涨到了0.3%。

说实话,也很一般。

既然可选消费、消费升级居民选择不跟,那么就只能从必选消费中想些办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轮公用事业的涨价潮看来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涨价之下,谁能受益?

对于公用事业产品是否会继续涨价,浙商证券曾经给出过分析:公用事业和高铁票价上涨目前正处于初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模式,公用事业类企业后续可能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过渡,价格可能也会持续上涨。

对于公用事业的上市公司来说,价格上涨,都将转化为实打实的利润。

看一组数据:

以2022年的年报数据来测算,每方供水价格涨1毛,上市水务公司的利润总额能增加3%到25%不等;居民用的燃气每方涨1毛,主要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能增加6%到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博览财经

众所周知,水电气是民生刚需,涨价对消费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小,所以价格提高的部分大部分都能兑现为企业的盈利。

在过去,大家对公用事业的普遍印象仅仅是是现金流稳定,成长弹性较小,但是分红还不错,大部分都有不错的股息率。这也导致,在在今年以来的的高股息行情中,公用事业方向备受青睐。

现在,涨价潮的到来,公用事业板块的上市公司业绩大概率会得到提升,盈利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意味着,公用事业板块也具备一定的“成长”逻辑。

市场普遍认为,这代表着以公用事业为代表的红利类股票可能迎来估值系统性提升。

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公用事业产品涨价过快,可能会对制造业产品的出厂价带来压力,所以,涨价也并不是无所顾忌,上限就是,不能损害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