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宣称,新措施将影响价值180亿美元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包括钢铁和铝材、半导体、电池、关键矿物、太阳能电池和起重机等。根据白宫官网,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美方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起舆论攻势已持续数月,加税的消息传了一波又一波。

这则消息公布,直接导致国内黑色系开盘快速下探,因为对钢铁直接出口美国的影响不大,但对间接出口还是有影响。整个钢市的情绪被空头紧张的氛围“包裹”着,仅剩下国内的宏观预期这支“独木”。真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钢价真要跌穿防线?还有上涨的希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展示

而我们的反应也不比较迅速,商务部立刻发声明: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又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恐怕这也将成为双方的常态。这样新增的贸易壁垒对经济发展没有好处,对本来就较弱的钢铁产业链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为何我们是被动防守者呢?这里面有一个“金本位”的问题。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都是锚定贸易顺差上,由于外汇管制,所以出口每赚1美元都要对应相应的人民币供应。这就使得很长时间国内货币的供应是根据外贸来的,而不是国内实际的需求量来定。这样操作的负面效应就是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偏弱,很长时间都要跟随美国的货币周期来。

而钢铁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又是制造业的工业原料,同时我国的钢材出口量也是全球首位。出口好,并不是国外需求好,是因为国内需求不好,才推动低价出口,但又被美国围追堵截,为全球做了贡献,赔本赔吆喝,受伤的总是我们。

五月份以来,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下降,价格重心下移。主要驱动因素有成本端的走低,近期山西煤矿端原煤产量有增量预期,下游焦炭或出现提降,成本支撑松动,成材价格随之下降。再者需求偏弱运行,当前建筑钢材市场多为终端工地拿货,按需为主,需求不及四月份,难以带动市场价格。

原料价格的松动再次把钢价“推倒”。双焦的第五轮提涨搁浅,这也预示着双焦成为拖拽钢价的第一助手,随着期货盘面持续下跌,市场情绪明显转弱,钢厂对焦炭多按需采购,部分有控制到货的情况,考虑当前钢厂对焦炭仍有一定需求,目前焦企整体库存压力不大,但原料端焦煤价格出现松动,市场看空情绪加剧。

同时,铁矿石盘面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矿价处于宽幅震荡区间,而港口现货库存处于高位,国外的发运量相对稳定,钢厂对原料的需求按需采购,并不大,正反馈的逻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展示

当前国内稳增长意愿较强,叠加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强预期给钢价带来支撑。但淡季背景下,基本面转弱,成本持续下行,弱现实格局又使钢价承压。

综合来看,高频需求指标回落并处于近年来同期低位,建筑钢材需求表现不佳,加上供应端存有增量,螺纹钢基本面将转弱,继而抑制钢价。淡季钢市难以承接钢厂持续复产,原料中期需求不乐观,叠加供应逐步恢复,供增需弱局面下,原料承压下行,继而拖累钢价走势。